为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爱国精神、庆祝建党100周年。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山东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山东省南开大学校友会,组织100余名校友,于2021年5月15日下午,在济南百丽宫影城恒隆广场店共同举办了《九零后》观影活动。
▲电影《九零后》海报
“只有人的故事和细节,是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以更好的视听环境去呈现西南联大,最好的角度是人。”电影《九零后》徐蓓导演如是说。该影片通过选取杨振宁、许渊冲、杨苡等16位平均年龄已逾96岁的联大“九零后”学子的回忆口述,结合插画、摄影、音乐等元素,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作纬,将西南联大的宏大历史织成更为生动、丰满的个体生命史,重现了一代联大学子南迁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并以联大学子的视角,呈现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历程和一批璀璨耀眼、风骨俊逸、学识与人品都堪为青年楷模的联大师生群像。“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通过西南联大的先生和学子们的回忆或日志,从文字和想象中去追慕西南联大的风华,但在《九零后》公映后,我们终于有机会藉由电影的语言,在大屏幕上直观地感受他们的故事。”北京首映时,导演郑大圣如是评价《九零后》。
▲电影《九零后》剧照
跟随影片镜头,校友们一同回顾了八十多年前西南联大成立、师生求学抗战的光辉历程。
悲辞宫阙,三校南转西迁
“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大转移?西南联大诞生于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年代。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师生,1600余人不畏南迁流离之苦辛,辗转1700多公里,跨越三省终抵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一时间,于西南边陲的昆明城内,大师云集,也成就了日后人才辈出的传奇。

▲电影《九零后》剧照
多难殷忧,赤子奋新国运
“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散出去,所培养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的讲话
世界上哪有过这么一群读书人,把大学当做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在当时敌机侵扰的艰苦环境中,西南联大的师生坚持教书救国、读书报国。师生们一边“跑警报”,一边书照读、科研照做。“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西南联大期间,立志“科学救国”;闻一多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作了《最后一次演讲》。杨振宁先生回忆西南联大时曾写道:“我一生非常幸运的是在西南联大念过书,因为西南联大的教育传统是非常好的,这个传统在我身上发挥了最好的作用。”

▲电影《九零后》剧照
“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这是牺牲的联大学子缪弘的诗句。在民族危亡之际,西南联大师生秉承“刚毅坚卓”校训,爱国热忱掀起从军高潮。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先后出现过三次从军热潮,共有1100余学子携笔从戎,报名参军,其中镌刻在联大纪念碑上的有834人。“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许多参军学子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将青春和热血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电影《九零后》剧照
弦歌不缀,栋梁学而不已
“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永不动摇的信念、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曾启发和支撑了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对敬业、求知的追求。”
——西南联大校友 陈岱孙
从西南联大这所载着历史和民族的重任与文化光芒的学校中走出来的一代学子们,正如本影片里——邓稼先、杨振宁、王希季、许渊冲、杨苡等16位主角一样,在联大建校后八十多年时间里,势不可挡地成长为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力量。
影片里的联大学子,虽然已不再年轻,但是对学问的追求却从未止步。在拍摄影片的时候,导演徐蓓了解到,年过九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先生,每天都会到办公室上半天班;刚过完百岁生日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常常工作到凌晨四点;杨苡先生每天还会伏案工作,马识途先生一百零六岁才宣布封笔......这一代优秀的知识分子学而不已、对知识终身求索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


▲电影《九零后》剧照
爱国弘毅,我辈使命在肩
“今天我们纪念西南联大,首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联大的爱国精神,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两千年来华夏儿女不变的血脉和传承。”
——林建华在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电影放映结束后,来自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山东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和山东省南开大学校友会的郭炉、王东阳、张营等校友,作为校友代表畅谈了观影体会。三位校友通过对影片评价以及对历史和求学经历的回顾,以“爱国”“弘毅”为关键词,结合在母校学习和工作经历,分享了他们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校友代表交流环节
千秋耻,终已雪。距离西南联大建校八十余年后,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们这一代人,既有幸享受和平富强的社会环境,更有责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赓续“刚毅坚卓”的联大校训,叫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扛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观影会校友大合照
正值建党一百周年,结合当前全党上下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将继续开展党史、国史、校史有机结合的学习教育活动,发扬北大“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的光荣革命传统。
▲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合影留念

▲山东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合影留念

▲山东省南开大学校友会合影留念
撰稿:王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