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为庆祝母校建校123周年,5月6日,山东北大校友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弘扬五四精神--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23周年校庆座谈会。副会长梁守兰、傅有德、陈瑞福,常务理事王小婷、郭炉、侯金锋,山大分会校友和省会校友代表共20余名校友参加座谈会。副会长傅有德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守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校庆座谈会是山东北大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确定的一次重要活动,山大分会对承办这次活动非常重视。这次召开以中、青年校友为主的座谈会选在山大,是因为这里是北大老校友的聚集地,山大分会成立时间较早,有众多优秀校友,十分支持校友会工作。每次活动,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校友都赶来参加,对校友会工作一直富有深厚感情。

梁守兰致辞
傅有德指出,近年来,山大吸引聚集了一批青年北大校友,此次座谈会也是一个见面会,希望各位校友充分利用这次座谈机会,围绕“五四精神”畅所欲言,多做交流。

傅有德讲话
与会校友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后,开始发言交流阶段。各位校友通过自己求学、工作中的体悟,围绕“纪念母校123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精神内核进行了热烈交流。
山大与会中青年教师校友代表认为,传承五四精神就要展现时代担当,就要付出实践。作为北大人要肩负起历史责任,脚踏实地做好科研,要坚定爱国信仰、爱校情结,厚植师者情怀;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用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小婷校友说,北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代表,在各个时段都是引领者。在北大求学,是人生最美满的一段回忆,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求知、求学条件。曾经我们作为学生,现在作为校友,都要以此高标准要求自己。

王晓婷(中)发言
何朝晖校友表示,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十分感谢北大精神和师友学识的滋养。即使遭遇挫折、别人非议和不认可,只要心中有精神,坚持自己,全身心投入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就足够了,这也是北大人的执着与追求。

何朝晖发言
郭炉校友结合自己在工作与照顾家人的繁忙之中考研成功的经历,认为北大人在各个领域、时段都要保持创新引领的态势,做开拓进取的引领者。
年轻校友王帅借此次座谈会机会,重点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感恩求学时,母校给予的开阔视野、严谨的求学态度、开放包容的胸襟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犹记得开学第一堂课,班主任讲,作为北大人,要将手和眼睛伸向、望向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毕业之后,感觉和母校的心更近了,在疫情突发时刻,感谢母校的关心与鼓励,感谢北大医学人逆行冲锋给予的力量。同时,更要感谢山东北大校友会的校友、前辈们对我们年轻校友,尤其是基层选调期间无微不至的指导、关爱和支持。看过世界,更加心系家乡,感谢你们传递给我们的北大精神。
参加会议的省校友会各行业年轻校友代表侯金锋、田新正、谢明华等纷纷表示,五四运动铸就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北大师生始终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的我们,走出校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应该更加注重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见解,关心社会、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学会感恩、宽容、自省、自律,勇于创新,为国家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副会长陈瑞福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各位校友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等角度对“五四精神”的内涵谈得十分丰富。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青春,因为这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当代青年应该深入思考,何为爱国主义,何为民主、科学,要在独立思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努力方向。北大作为一面旗帜,给了我们每位校友敢于思考、敢为人先、胸怀天下的情怀,感谢北大,感恩母校。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