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与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会联合举办“M&M计划”线上启动仪式,近4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M&M计划全称“Mentor-Mentee Bridge the Gap Program”,旨在通过邀请北大马来西亚校友担任在籍生的导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实现马来西亚北大人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标。
活动伊始,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会主席林纪一和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代表何宜贤分别致开幕辞。林纪一首先对参与计划的校友和在校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接着从校友、学生、组织三个角度阐释了M&M计划为造福马来西亚北大人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何宜贤则感谢MSAPKU执委团的精心策划,并指出来自多元背景、拥有不同升学和就业经历的校友们必将为M&M计划增添别样的色彩。同时,他也对留学生会和校友会长期的合作寄予厚望,希望校友和在校生能从中获益良多。

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会与校友会代表致开幕词
启动仪式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即M&M计划介绍、主题论坛以及问答环节。首先,由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会公关赖采轩详细介绍M&M计划的成立初衷和安排。她表示,希望实现校友会和留学生会的资源互通,组建校友和在校生相互交流的平台。M&M计划为在校生提供一个咨询个人生涯规划的渠道,助打破成长路上的迷茫与孤独。对于校友而言,M&M计划是联系马来帮与校友之间感情的重要纽带,为校友回馈母校和社会的一种方式。第一期计划成功招募了24位校友担任导师,并有32位在校生主动报名成为学员。MSAPKU将根据专业或职业方向进行导师和学员的匹配。计划负责人也将实现中期跟进、监督与后期反馈收集,改进和优化下一阶段的推行模式。
接着,本次启动仪式邀请了四位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籍校友——梁嘉洚、蔡庆和、邱诗颍及邓世轩,进行主题为“AFTER GRAD, SO WHAT?”的论坛分享。四位校友从个人经历出发,围绕职业规划、考研经历、压力情绪与时间管理的话题,针对同学们的困惑给予解答。

“After Grad, So What?”主题论坛
梁嘉洚校友指出,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其在东盟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因此,马来西亚留华生的语言优势及对中国了解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求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同学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邱诗颍校友建议同学们和朋友、长辈多交流,适当调整心态,学会把压力转换成驱动力。在论坛上,四位校友也对中马两国的行业现状与就业前景阐述个人观点,为同学们打开了探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路径。




分享校友与在校生们互动
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就跨专业保研申请、行业人才需求等话题与校友互动,现场交流氛围热烈。针对留华马来西亚同学在中国求职的问题,蔡庆和校友鼓励同学们运用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市场视野的不同,帮助有国际化需求的企业进行海外业务运营,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发展空间。经过两个小时的精彩对话,论坛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
活动尾声,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对M&M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会长呼吁同学们善用留学中国经历的优势,深刻认知作为马来西亚北大人的使命与担当,心怀阳光与温暖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努力。

赖会长表达对M&M计划的展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校友导师将作为在校生学员的引路人,通过网络沟通、面谈与聚会等方式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并肩进步。


参与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