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学而优则创——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回归20周年”论坛
日期:2019年5月25日
地点:澳门大学刘少荣楼(E4-G051)大丰演讲厅
主办:北京大学澳门校友会
协办:澳门大学校友会
资助:澳门基金会

学而优则创论坛献言湾区建设
新闻稿
由北京大学澳门校友会主办、澳门大学校友会协办及澳门基金会资助的“学而优则创——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回归20周年”论坛日前举行。有学者表示,要推动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须从突破制度着手。此外,加强文化素养将有助提升港澳专业人士的服务能力。
论坛上午十时假澳门大学刘少荣楼大丰演讲厅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苟人民,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黎振强,经济局副局长刘伟明,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厅职务主管薛凤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黄恒学,北京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马志达、理事长马云駸,澳门大学校友会会长区秉光、理事长葛万金、北京大学医学部澳门校友会秘书长郑颖,中山大学澳门校友会、上海交通大学澳门校友会、澳门青年教育工作者协会、澳门青年医疗人员协会以及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珠海、深圳等地的北大校友会代表出席活动。

制度突破助澳门参与湾区建设
马志达致辞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澳门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为青年开拓更多出路和选择,冀望青年眼光远大、乘势而为,把握机遇、务实参与构筑新时代国家宏伟蓝图。同时希望透过举办论坛,发挥北大校友的集体智慧,共同为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澳门社会及青年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会上,学者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澳门的挑战与机遇。澳门经济学会理事吕开顔博士表示,在粤澳产业合作格局渐从“合作”转爲“竞合”,而澳门经济结构仍过分单一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出现和落实,正是澳门做好经济规划的契机。澳门亦只有扫除区域合作的体制障碍,实现制度突破,才能真正发挥所长,有效推动参与大湾区建设,从而共同参与和分享区域内经济增长的成果。
加强文化素养提升澳门专业人士服务能力
北京大学中山校友会宁淑娟表示,港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体系较为完备,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属区域内最高,有志从事社会服务、开办社会企业的人士有条件立足湾区。同时,内地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财富传承出现刚性需求,将为法律、税务、保险、信托及财富管理等港澳专业人士带来极大的营商和就业机遇。她亦指出,情怀和温度是建立和内地高净值人群信任关系的粘合剂,故港澳专业人士服务要精准到位,须加强了解内地文化,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关于创业青年在大湾区的发展,北京大学珠海校友会刘亿泽提出几点思路,包括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产业优势,扬长避短增强自身竞争力;合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现有平台进行项目推广,最大程度的扩大自身项目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