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菲特和价值投资的话题,大家都有关注,但是很少有机会很系统地听业内人士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和应用。Steven在大约100分钟的分享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精美和形象的图片,并且讲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段子。不仅有助于大家理解一些金融投资的概念,更能帮助记忆,并且日后应用到类似的场景。
“投资”这两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报纸和新闻每天也都在用。在介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之前,Steven首先澄清了这两个概念上的不同。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莱姆是这样定义的:“投资,是指经过透彻的分析,本金安全,并有适当收益的资金运作行为。除上述行为以外的,都叫投机。”所以,我们平时经常用“炒”这个字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投机。从1637年荷兰人疯狂地炒郁金香,后来国内人炒君子兰、核桃、绿豆期货,再到炒股票、炒房子,乃至最近几年超级疯狂地炒比特币。
Steven介绍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moat),即“竞争优势”,或者叫“核心竞争力”。巴菲特每投资一个公司的股票,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投资那支股票背后的企业的生意。他成功的秘诀就是,(1)努力去找到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生意;(2)耐心地等到适当的时机以合理的(如果是折扣价就更好)价格买进;(3)交给有责任心、有能力、以工作为乐趣的管理者去管理;(4)年复一年,不断地让生意变得更有竞争力,也就是让“护城河”越来越宽;(5)只要这些“护城河”的没有本质性的改变,他就长期持有这些股票或公司,目的是让他的最初的投资实现“复利”式增长。
巴菲特在1980年代以后逐步接受了他的搭档,查理-芒格的思想影响,并把这一思想用到极致。他们坚信,买股价公道的优秀企业,远远胜过买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更别说那种股价超低的夕阳产业中的烂企业。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并且长期自律地只在自己的能力圈里面做投资。每当有人推荐投资机会给他们,他们在5分钟之内就能把这个机会归类到三种类型中的一种:(1)可以考虑投资;(2)绝对不能投资;和(3)太难理解。然后,他们只花时间在第一类的机会上,绝不分心。由于符合他们的要求的第一类机会并不经常出现,所以他们也形象地打比方说,他们的价值投资策略叫“集中注意力+坐等好球出现”投资法。
巴菲特和芒格通过终生学习来维护和扩大他们的能力圈。巴菲特今年89岁了,依然平均每天读500页材料。芒格95岁,学习习惯跟巴菲特差不多。和别人约好去吃饭都拿一本书,他先到餐厅的外面,掏出书来看一会儿。等到时间了,才和约好的人见面谈话。芒格的家人都戏称他简直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会移动的大书。
正是因为他们长期、自律、专心、耐心和不断学习,巴菲特和芒格管理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造了投资史上的奇迹:长期的复利增长。在巴菲特执掌该公司的53年中,实现了股票回报每年21%的复利增长。
$1 x(1+21%)^53=$24,413
上面的公式显示的是,如果在53年前投资1块钱到他的股票里,在2018年你的投资将变成24,413块。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Steven给大家讲了一个很生动的,关于波斯国王奖励那个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的故事,来强调复利的神奇力量。从股票的回报,Steven引申到复利带给我们的启发,“复利”思维。
我们常听马云等大佬们讲,“要做时间的朋友”,说的实际上就是规划人生和投资一样,一定要做长远打算,因为成功的大佬们都擅长复利思维。把任何一件有益的事常年累月地去做,惊人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Steven在他回顾带队组团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原创文章,《再见奥马哈:记2018巴菲特股东年会之旅》中特别总结了他对复利思维的理解:
投资复利的数学表述很简单,就是:
(1+r)的N次方,r代表年回报率,N代表投资的年数
秘诀在于,只要r大于零,时间足够长,复利的威力就会显现。巴菲特常说:“投资就像滚雪球。你要找到又厚又湿的雪(即,投资目标有护城河),同时还要有足够长的坡(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
“复利”的思维不仅对投资有用。其实,复利的概念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知识“复利”:如果我们每天都拿出30分钟去读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书,长期坚持你就会比你身边的人进步很多。正如芒格经常给年轻人建议的,“每天都比自己前一天变得更聪明一点点就行”。
人脉“复利”:如果我们每星期都能发展几个新朋友,每个月都能和所有的老朋友们warm up寒暄一下,那长期下来,我们的人脉关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感情“复利”:坚持每天只做加强感情的事,不做伤害感情的事。长期下去,感情自然越来越深。
健康“复利”:坚持每天有氧锻炼,保持40年不生病,不感冒。那我们会比同龄人健康很多,看起来年轻很多,最终长寿很多。
在介绍如何应用巴菲特和芒格的价值投资思维,Steven着重分享了他在投资独立出租房时经历的过程、遵循的价值投资筛选标准和行动原则:
(1) 业余时间花钱报名参加专业的地产投资培训,以此来发现和拓展自己在地产投资领域的能力圈。
(2) 早期专注于购买并长期持有具有独特价值特征(护城河)的独立屋
(3) 以合适的折扣价格买进,绝不参与竞价
(4) 锁定尽可能长的固定利率的mortgage,并长期持有
查理-芒格的误判心理学
查理-芒格虽然是个哈佛法学院硕士毕业的律师出身,但却异常热衷于研究心理学。当他发现现有的心理学系列的教科书普遍很肤浅和脱离现实之后,他就花功夫总结出一系列人类常犯的25类心理学错误,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他曾经在很多公开演讲中分别介绍过他的学习心得。大家都知道,查理-芒格的人生偶像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美元100元钞票上的那个秃头的老人。富兰克林晚年曾经出版过一本《Poor Richard’s Alman》(翻成中文应该叫《穷理查德宝典》)。芒格模仿富兰克林,提供素材,由他的好朋友和billionaire Peter Kaufman出面当总编,出版了《穷查理宝典》一书(英文书名《Poor Charlie‘s Almanac》)。在这本书中,芒格重新校对了他以前的关于心理学的演讲稿,以很大篇幅详细介绍,并统一命名该部分为《人类误判心理学》。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早餐会上Steven着重介绍了芒格书中提到的大家最经常犯的四类心理学错误:
(1) 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2) 回馈倾向
(3)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4)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Steven五板斧”
如何把自己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做投资,是我们很多朋友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投资和投机的机会可谓是五花八门(当然也包括各种考虑得很不成熟的“宏伟计划”和恶意的骗局,比如许多臭名昭著的庞氏骗局等)。面对这些,即使是受过普通金融投资教育的专业人士也免不了因为自己在特定领域的认知不足,或者因为一时冲动,或者是被误判心理学所困扰,因而做出事后看来很愚蠢的跟风买入决定。
其实,投资是一项很难以把握的技能。Steven强烈建议大家更多地通过正规机构的职业投资管理者的帮助来做投资。那么如何选择投资经理,如何从大的机构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的流程中学到一些简单易行的判断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