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因思想·而光华”2018北大光华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北大光华校友会 时间:2019-01-02

  12月22日,“因思想·而光华”——2018北大光华校友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600余位光华杰出校友、50余位学院教授以及光华友人参会,碰撞思想,交流智慧,共同探寻关于未来的答案。本次论坛由北大光华校友简翎、胡一虎主持。

  

  论坛主持人:胡一虎校友、简翎校友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是光华永远坚守的三大使命。在过去33年中,光华形成了“因思想·而光华”的精神气质,而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中国商学院。计划在2020年,光华能够在主要学科、研究、教育方面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世界一流商学院行列的地位,到2035年基本形成光华学派。为此,光华推出了两个重要举措,一是光华思想力平台,目前两期课题共确立约80个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其中包括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特别立项的课题;二是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的成立,为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人打造互相交流的平台,在全球化的新时代找到一条培养商界领袖、政经领袖的新模式。

  

  刘俏院长致辞

    思想引航: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光华思想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教授在“思想领见”发言中表示,光华思想力平台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光华的教授和学者们在纷纷扰扰中所沉淀下的、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与经验,是能够回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的那股理性力量。光华思想力平台的建设没有捷径可走,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长期坚韧不拔的学术钻研是必经之路。

  

  马化祥书记“思想领见”环节发言

    随后,6位学院教授代表依次上台进行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其在“光华思想力”平台课题研究中的最新研究和专业见解。演讲首先由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陈玉宇教授开启,他在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时指出,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缓慢、投资需求弱等问题是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而全球化又带来了各种激烈变化和潜藏的“危”。但危中有机,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都是机会。比如,就业压力的增大会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改革,20年后中国将新增近2亿大学生,将是中国国情最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善于转危为机。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教授以“Tech+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研究和思考”为主题进行演讲,她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数据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中国将从一个人口红利的时代过渡到数据红利的时代,海量的数据是中国新的机遇。而在新的技术和信息环境下,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每个企业要做的已不是简单的最大化公司的价值,而是最大化整个生态里所有成员的价值。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金融学系张峥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表示,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将开辟不动产市场发展新路径。REITs是一个直接的金融产品,将大规模的不动产投资化整为零,让普通人也能享受不动产投资的红利,具有相当的普惠性。REITs具有能够有效地提供市场供给、为PPP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可行的金融退出通道、化解地方债风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等优势。“我们的研究包括REITs市场、REITs制度对中国的意义,以及税制、管理模式、租赁住房等重要问题。”张峥说:“中国的REITs制度,应该以标准化的REITs为核心,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特征,以公募的权益性的REITs为抓手。中国版的REITs市场建设正当其时。”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系张影教授分享了关于零售的见解。张影指出,零售是整个供应链上与需求相结合最紧密的点,研究零售就是研究需求,而零售数字化将推动产业数字化。2018年,光华思想力发布《新零售城市创新指数报告》,对中国38个城市的零售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整个城市的数字化程度做出衡量。2019年,他们团队有关数字化研究的核心,就是深入到每个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中,通过零售的研究助力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是提升管理效率,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数字化来完成。”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ExEd项目执行主任,会计学系罗炜教授就“中国上市公司信息质量与价值评估”发表演讲。他指出,资本市场正成为社会财富状态的驱动力,而上市公司情况的透明度需要一个权威的方式进行衡量。为此,光华罗特曼信息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2018年启动并开发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质量透明度指数,旨在为中国上市公司“把脉”,给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者提供参考和标杆。2017年度的指数已经完成,识别出最透明的300家企业,从今年下半年的股票回报来看,这份指数是有效果的,传递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认可企业信息质量的重要信号。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张志学教授分享了其对组织领导力、企业领导力的思考。他指出,领导力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企业开始步入世界,出现了中国国际运营型的领导力。对此,张志学的团队开展了两项研究,对中国300多位企业家的人生观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企业认命变运的价值观与企业的创新导向、企业的财务指标以及创新指标都成正相关的结论。“这就是说,相信认命变运的企业家,他们以坚韧的领导力在带领企业前行,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而改变自己所有可以改变的。”

  思想交锋:直面当下热点,传道授业解惑

  在“答疑解惑”环节,光华的5位教授随机抽取校友们提出的热点问题,以自己的专业研判,为校友们指点迷津。校友们提出的问题围绕中美贸易、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营销升级、市场经济等方面。

  

  教授答疑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颜色教授就中美贸易话题发表观点,他认为,中美在三个月之后达成协议、不再继续加关税的可能性在90%以上。理由是特朗普竞选连任的关键在于经济,中美双方都有意愿达成协议。对于中美贸易将撬动的发展机遇而言,比如知识产权行业、知识产权司法等等将因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得到利好。此外,面对国际变局,中国决胜小康的步骤将按既有时间表不会改变,2019年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将适度宽松以保持稳增长。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主任王汉生教授针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分析指出,数据放在产业背景下理解,是必须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标签,而是要完成数据产生价值的目标,价值应是最朴素的诉求。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任菲教授谈到信息技术时表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赋能企业创新、带动企业结构化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向着更加个人化和更加社会化的两个方向延伸。“作为学者需要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帮助企业最大化的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而信息技术助力企业创新,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数字化以及最终的智能化,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本研项目执行主任、市场营销学系沈俏蔚教授对数字时代的营销升级发表观点,她认为数字时代对于传统营销最深刻的改变在于驱动、逼迫企业提高营销效率,企业通过数据整合进行精准营销,对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皆有价值。其次,营销的数字化也为追踪和测量营销效果提供了可能,企业想要在未来有好的发展,必须要更好地利用数据来提高营销的效率。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ExEd项目执行主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翟昕教授就“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如何保驾护航”这一问题分析表示,2019年实体经济怎么走,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有了完美答案,2019年七项主要任务的首条就是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关于金融,如果说实体经济是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的话,金融应该是用最顺畅的通道提供最健康的血液,使得一个人能够循环起来,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教授答疑环节后,全场师生嘉宾共同参与了“光华思想+”互动环节,共同分享传播光华思想力,为光华学者点赞加油,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光华思想+”全场互动

    在思想光华发展壮大的背后,除了有全院师生校友的同心协力,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特邀光华友人代表——新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唐立新先生出席并致辞,他表示,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催生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今天年轻人面临的机遇不仅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机遇,更是让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机遇。

  

  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

  思想争鸣:聚焦未来,从当下寻找答案

  为进一步迸发智慧,从不同角度共同丰富关于未来的答案,论坛特邀请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嘉宾围绕当下热点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短期到长远,进行圆桌互动探讨。

  第一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因势而谋: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机会与挑战”,5位校友嘉宾对中国将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发表了各自看法。本轮圆桌由陈玉宇教授主持。

  圆桌一——因势而谋: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校友指出,中央对民企的重视程度很高,但作为银行给企业贷款,有些民企的资金实力相对弱,抗风险能力也弱,但尽管如此,建行仍然在发展普惠金融,并从5月份开始把支持普惠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高度。到今年的10月末,建行的普惠金融新增是其他三大行之和还多,预计今年新增突破2000亿。把普惠金融列为公司战略,采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提升风控能力。此外,银行和企业在未来都可以利用大数据做到精准管理、精准经验、精准营销,未来潜力就在管理。

  平安集团总经理、平安信托董事长任汇川校友认为,中国经济去杠杆不能停也不会停,但治疗期需要拉长一点,“慢就是快”,企业应该做更长远的布局,做金融的也应该担负起服务企业的责任。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利用科技、大数据跟踪企业,主动识别风险。“不论是公开市场发债,还是股权投资,最终都要走到二级市场。二级市场估值太低的问题,还是应该把股市激活起来。股市中糟糕的公司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有10%的公司就应该把资源释放出来,就应该下市。”

  参加了11月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并作为代表发言的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校友指出,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实体经济实现了从技术、市场、核心原材料等全面的超越。在欧美的压力之下,中国的行业愈挫愈勇,这其中经验值得研究。对于民企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进入发展新时代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行的,这是民企自身要解决的问题。

  参加了11月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并作为代表发言的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校友认为,关于去杠杆,应该关注的不是该不该去,而是没有对冲工具和为好企业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关于企业转型,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全国的创新驱动力的转型,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红利略有衰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技术还在技术革命阶段,还没有进入到产业革命阶段,所以应提前研究如何应对未来新的技术革命。

  参加了11月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校友表示,民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文认可和法制保障。而改革开放40年来,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中国诞生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当前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是双方价值观的对决和文化的对决,后40年的改革开放则是中美相似,文化相似、价值观相似,是两极平衡发展,所以仍然需要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

  圆桌二——顺势而为:全球竞合时代的教育国际化

  第二场论坛的主题是“顺势而为:全球竞合时代的教育国际化”,来自光华且负责学院主要教学项目及国际合作的三位老师结合自身在光华工作的体悟及未来规划对此话题发表见解。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EMBA项目、ExEd项目主任,组织与战略管理系马力教授指出,光华进行的课程整合计划目的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和校友提供最好的课程、学习和服务。“通过整合两个项目,充分发挥EMBA体系里的完整优势,以及ExEd非常灵活更加多变的优势,给各位学员和校友提供最好的学习服务。”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MBA项目、MPAcc项目、MSEM项目主任,金融学系赵龙凯教授表示,如何为中国未来40年打造人才是光华最关注的问题。赵龙凯透露,明年3、4月份,光华MBA项目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举措。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国际合作部主任、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办公室主任莫舒珺介绍了“一带一路”书院项目,她指出,光华近10年来在成倍面向新型全球化的项目,“一带一路”书院正是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本科生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为变化的世界培养了解中国的国际领导者。“该项目2020年将迎来第一批学生,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到校友的企业实习就业,希望校友们给予这个项目支持和帮助。”

  

  本次校友论坛是学院首次打造的以“光华思想力”为船锚,汇聚光华学者,面向杰出校友,共议未来道路的思想深度交流平台。通过此论坛的举办,学院希望能够真正将光华思想力的研究成果传递给校友,帮助校友们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建立起对那些穿透时间、具有普适性的商业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本认知,让我们能够以思想的力量抵抗住外界的嚣杂。“因思想,而光华”,思想是光华的立身之本,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也让学院更坚定了学术为本、思想为先的信念,愿未来的道路,在光华学者、校友及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思想光华熠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