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亚洲新时代的南南合作论坛"在吉隆坡成功举办

来源:北大国发院 时间:2018-07-13

7月10日上午,"亚洲新时代的南南合作论坛"在马来亚大学亚欧学院礼堂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联合主办。马来西亚能源科艺环境部长杨美盈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姚洋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晓波,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以及马大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饶兆斌参与主讲,马来西亚前国会议员刘镇东也参加了论坛的讨论环节。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北大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远景研究中心副主席黄颖欣等。本次论坛吸引了两百余位来自政商学各界听众参与。

 

 

马来西亚能源科艺环境部长杨美盈指出,该部目前的计划是希望能够和中国及其他国家展开更多的技术商业化合作,并希望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创造更多高薪及高技能的工作。她说,很多时候看中马合作,看到的大多数是资金和人力方面,但现在要将注意力放到技术方面,中国有很多可以学习或合作的技术,第一个就是人工智能。“中国整个国家(发展)正在朝向人工智能的趋势,在知识产权方面,在过去五年,已经成长了三倍。”她指出,如果中国和美国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数量)是超越很多的。她也希望中马两国今后能在学术和投资上展开更多的合作。最后她强调,希望中马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马来西亚能源科艺环境部长杨美盈

 

整个论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亚洲的启示。姚洋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及挑战”的演讲,他坦言中国目前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结构、政治制度、和国际形势等多方面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应当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创造更加开放的社会、继续推进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姚洋教授指出,中国可以积极开放外资设厂、通过投资引进技术,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与技术成熟,企业需要走出去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中马应加强这方面合作。张晓波教授围绕中国新的发展模式及其对亚洲经济转型的影响进行了演讲。他认为,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赤字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目前坚持走通过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来减少对低成本劳动力依赖的向“上”道路,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产业升级,在研发资金和人员上的投入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张晓波教授特别指出,中国近年来在制造业中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以逐步取代日益昂贵的劳动力,这对于同样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马来西亚企业或有借鉴意义与合作潜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姚洋教授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张晓波教授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中国的外交关系。查道炯教授主讲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及两国之间开展南南合作的新机遇。他指出,南南合作是中国对于平等和开放式合作的承诺,体现了中国政治互信,经济共荣的外交理念。中马应展开平衡的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他还说到,经验的学习是相互的,中马应当加强包括地方政府、企业、组织等层面在内的双边交流。饶兆斌副所长则从南南合作角度谈了中马关系,并期待中马两国的高层能有进一步互动合作。马来西亚前国会议员刘镇东也参与了这个环节的讨论,他认为中马应从安全、贸易、民心相通以及投资四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左)以及马大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饶兆斌

 

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之间分享国家发展知识和理念的成功尝试,同时也为学院的海外招生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前,北大南南学院代表团一行还访问了世行全球知识中心、亚洲策略与领导力研究院,与当地智库的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充分交流,北大三位教授还接受了当地多家华文媒体的专访。

 

左上为姚洋向杨部长赠送书籍和北大纪念徽章,左上图中的右一为北大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

 

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代表团访问世行全球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