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大校友会在1995年成立,迄今为止,有3000余位北大校友遍布八桂大地。二十多年来,北大人在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中国生物学界泰斗、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潘文石老师便是广西北大校友的杰出代表。

潘老师在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研究基地耕耘多年之后,2004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钦州白海豚的生存状况。近年来,他一直为了白海豚生存发展与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双赢而不懈努力。
每个人青春的时候都有一个摇滚梦,北大人也不例外,我们经常说:“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如果你还记得北大物理学院博导陈涌海因一曲慷慨激昂的《将进酒》在网上一炮而红,就一定会理解北大人内心那种澎湃的热情。激荡百年,水大~鱼大~

迷笛音乐节是国内现代摇滚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十多年来,音乐节每年都邀请几十支国内外高水准乐队演出,俨然已是业内的翘楚。今年4月21至22日,迷笛音乐节在钦州三娘湾举办,它以“保护白海豚”为亮点,是国内首个沙滩公益音乐节。而且,音乐节还专门设置了“保护白海豚与北大同行”的公益活动环节,旨在呼吁全社会对这一濒危物种的关心。
音乐节的各种官宣图片中,到处都有白海豚鱼鳍的样子,既优雅又萌萌哒。
因为音乐,也因为守护白海豚多年的潘老师,广西北大校友会有幸收到了钦州的特别邀请。4月22日下午,校友会精心组织了来自南宁的20多名校友奔赴钦州。大家扛着北大的旗帜,心情激动地踏上了旅程。
抵达风景如画的钦州三娘湾时,沙滩上已经热闹非凡。大家在活动现场发现了专门为北大人准备的签到示意图,心情是非常激动而温暖的。也因为这种小细节处的匠心,校友们更感觉到了音乐节的热情与诚意。
沙滩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们都兴奋地等待节目开场。于是,机智的校友们抓紧时间在沙滩上拍了合影。朝气蓬勃对不对!

音乐节邀请了很多知名的国内外乐队,现场的乐迷们热血沸腾,仿佛在顷刻之间变成了激情澎湃的“此间少年”。晚上8点50分左右,“保护白海豚与北大同行”活动开始。
首先,北大校友许晓峰带着他的“草坪乐队”献上《星期天》等2首歌曲,向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和钦州建立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致敬。这时候,台下的北大校友们沸腾了,看到那面威武雄壮的“北京大学”红旗了么?

草坪乐队表演结束后,潘文石老师的女儿潘岳携其团队上台,就环境保护的话题与现场的观众朋友做了现场交流,并呼吁大家保护白海豚。在活动现场,两只中华白海豚首次以“缘满”和“迷笛”正式命名,这是迷笛音乐节中极具代表意义的一环。
潘文石老师虽能未到现场,但他专门为这一环节录制了VCR。9点20分,当大屏幕上出现潘老师讲述自己与白海豚的传奇故事时,在场的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全场响起了“保护环境,保护白海豚”的欢呼声。潘老已过耄耋之年,但依然神采奕奕、思路清楚,对白海豚的热爱溢于言表。
“保护白海豚与北大同行”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音乐节的精彩还在继续。因时间有限,校友代表们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就驱车返回南宁了。在回去的车上,大家依然在激动地讨论当天的一切。
潘老师自1980年起在野外研究野生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白海豚等濒危野生动物,迄今已有30多年。汗水付年华,青丝变白发。自2004年和钦州的白海豚结缘起,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努力了14年之久。
潘老师的梦想在于可爱的白海豚得到保护,所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野越来越好。
北京大学自1898年建校,马上要度过她的120岁生日。北大无校训而有传承。她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延续,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给了更多人百花齐放的机会,她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当今北大人心怀理想、努力奋斗的生动写照。虽然已经马上120岁,但是北大依然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塞缪尔·厄尔曼在那篇著名的短文《年轻》中说:在你我心灵的深处,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你我就永远年轻。
是梦想让我们忘记年龄,是希望让北大历久弥新。
预祝北京大学120周年生日快乐,也愿你心怀梦想,归来仍想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