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无愧无悔我行我素-百岁校友马识途记忆中的北大

来源: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 时间:2018-04-20

4月19日上午,北大四川校友会老会长章玉钧、现任副会长段琳、秘书长徐晶晶代表四川校友,拜望了著名老校友马识途,带去校友会的祝福与邀请。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生于重庆忠县,祖籍湖北麻城,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马老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945年毕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

马老自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马老作品在大众中声名最煊赫的一次,是姜文将他小说集《夜谭十记》中《盗官记》改编而成的电影——《让子弹飞》。

对校友的来访,马老感到非常高兴,说看到年轻校友们就想起自己当年读书时候的样子,并深情追忆当年的求学岁月:“那时候,都是研究性质的,上课都是讲解学术前沿上的东西,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在北大学的都是很前沿的东西,不是拿着本子来讲一讲。

我虽然是北大中文系的,但当时在西南联大时读的是中文系语言文字专业,我27岁才到西南联大,那时候有一些先生,如罗常培,唐兰、王力、陈梦家、闻一多、沈从文等,来教授我们,一个年级只有几个人,大家可以讲课,也可以做研究。

当时唐兰先生教我说文解字的,也才30多岁,看到我年级好大,以为我是其他系老师来旁听,把我也当先生。课堂上先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征集大家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然后他来解释。和其他的学校不一样的。

那时候北大的作风:课堂上可以讨论,任何课学生都可以进去听,而且可以随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解放前,北大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有游学生(考不起北大的,但是想在里面学习),学风自由,可以旁听课程,伙食便宜……”



听马老讲北大的故事

 

如今,马老已104岁高龄,开始回忆重写他70多年前上唐兰教授课程的笔记(原稿已于动乱年代散佚)。足见马老身体之硬朗,记忆力之惊人,更可见马老对当年北大青葱岁月的深切怀念。我们衷心希望即将到来的校友年会,能看到马老的身影。

 

马老笔记手稿

 

马老笔记手稿

 

马老笔记手稿

 

马老的墨宝

 

马老接受校友会赠予的《天府北大人》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