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北京大学又迎来了一批新的朋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带着新奇与憧憬,也带着一丝初离家乡的迷茫愁绪。一场新老师生的同乡会,为校友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老生结识了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新朋友,更让新生在异地找到了家乡的港湾。

见面会现
2015年9月6日,,北京大学青岛校友会在理科5号楼301室举办了“2015青岛籍北大新老生见面会”,30多名新老同学、学生家长及在校老师齐集一堂,相互交流讨论,热烈的气氛让新生们倍感温暖,也让他们在入学第一天就找到了自己在燕园的“第二个家”。
出席本次见面会的嘉宾有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招生组原组长马玉国老师等。见面会由北京大学青岛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余勇学长主持。
晚上8:00,青岛籍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到达会场。今年青岛籍的北大新生有16位,一天忙碌的报道与刚刚过去的英语分级考试并没有消减新生对于新环境的热情,来到会场的新同学们都开始与自己的老乡们欢笑地畅谈起来,相互交流介绍着自己,很快熟络起来,见面会也就在这片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在个人介绍环节,国防生同学的一个敬礼点燃了会场的气氛,展示了新生的昂扬风采。大家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往昔的怀恋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老同学讲述自己在燕园的“生活经”

老同学讲述自己在燕园的“生活经”
自我介绍之后,老同学们就开始向新同学传授起了他们各自在燕园里的“生活经”。大到学习理想、生活心态,小到社团工作选择、作息时间调整,老生们倾囊而出,向新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师兄师姐鼓励新生树立属于“北大人”的远大理想,勇于创造、拓展自我。也关心大家对于生活的态度,希望师弟师妹努力读书的同时,广泛参与活动从而锻炼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融入北大丰富的校园文化,但也提起了警醒希望大家以学业为重,定要兴之所至,量力而为。
新同学来到梦寐以求的北大,脑子里似乎有千千万万个问题,来到新环境需要适应室友作息一时不知所措,也对高中完全没有过的“选课”感到迷惑不解,对于学校的各种“辅修”、“双学位”机制十分好奇,也有同学问出了“如何定位北大”这样的宏大命题,学长、老师各抒己见,细致全面地为新生答疑解惑。

新同学向老同学虚心求教
之后,马玉国老师作为新同学们的“领路人”,回答了同学关于“北大定位”的疑惑。马老师说,大学不仅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更具有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同时学术与实务各有所长,思考北大定位的问题为时过早,希望新生在努力求学、努力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再获答案。启发新生不要被过多的迷茫绊住了前行的脚步,“路自然会走出来”。

马玉国老师给同学提出建议
接着,余勇学长作了总结发言。他称赞了迎新会议的成功举办,称大家“热情洋溢、平等和谐、无拘无束”,也鼓励新生在一切从零开始的时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北大人”。

余勇学长作总结发言
最后,新老生见面会在浓浓的“乡意”中结束了,合影时大家相互谦让情谊浓浓,每个人都是从新生的阶段走来,都曾经历风雨坎坷,也曾收获鲜花掌声,看到新生时便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而新生也终将努力成长可以照顾师弟师妹的“老生”,甚至有所建树的“老师”。这便是传承的力量。
新生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在这温馨的见面会后开始新的篇章。未来的大幕为他们徐徐拉开,北大与青岛的辉煌,都将由他们来续写。

合影
文字:小树
摄影: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