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7级校友举办毕业50周年聚会

来源:北京大学校友网 居乃琥 时间:2013-06-17

五月的北京,风和日丽,百花盛开。燕园的未名湖畔,博雅塔前,湖光塔影,垂柳依依。在2013年校庆日上午,近40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以及海外等地的生命科学学院57级校友齐聚金光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参加毕业50周年聚会。

9时刚过,年逾古稀、头发花白的校友们三三两两早早来到了新生物楼前。分别50年后再次相见,校友们的心情无比激动,热情握手、拥抱,说不完的话语,叙不完的友情,真可谓“50年前同窗情,今朝相见分外亲”,一片欢声笑语在大厅里回荡。校友们还三五成群地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合影。

合影 10时整,聚会在新生物楼邓佑才报告厅举行。现任院领导和当年任课的老师们应邀参加了聚会。热心策划、组织这次毕业50周年聚会的筹备小组负责人林忠平校友主持会议。在聚会上,顾红雅副院长向校友们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项工作中取得的新成绩。校友们看到生命科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感觉非常振奋。

接着生命科学学院的几位老教师相继发言。陈守良教授回顾了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生物学系组成北京大学新生物学系的过程,当时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拥有张景钺、陈桢、李继侗、李汝祺、沈同、崔芝兰、张宗炳等著名教授。他也谈到,生物学系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主要是为了加强数理化基础,提高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年届85岁、平时一向不参加社会活动的王镜岩教授特地赶来参加这次聚会。她说:“像今天这样的活动我拼命也得来。最难忘的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情,我一直把同学们当成自己的亲密朋友,当成自己家里的亲人。”她还谈到,同学们都已年过70,要老有所为,淡泊名利,高高兴兴地度过晚年。希望我们大家今后有机会再相见。

随后,几位老校友也先后发言。谭志一谈起,他在申请移民时,美国移民局对北大生物系六年制毕业生教育水平评估的结论是:高于美国的硕士、接近于美国的博士。最后把他评定为Ph. D,顺利通过了移民申请。他说,我觉得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Ph. D,赢得哄堂大笑。

陈受宜谈到,50年来每个同学都经历了风风雨雨,在风雨中,我们想到的是母校的老师们,陈同度老师、张景钺老师、李汝祺老师、张宗炳老师等的深入浅出、生动幽默的讲课,不仅传授了科学知识,也传承了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离开北大50年来,我们没有做出惊人的成绩,但是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我们没有给母校丢脸,没有给大恩大德的老师们丢脸。

居乃琥深情地说:“我在北大度过6年本科和4年半研究生风风雨雨的生活,对北大怀有特殊的感情,一直感恩母校、感恩老师”。他还谈到,北大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北大教会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学习,怎么做科学研究。

散会后校友们簇拥着老师们在新生物楼前留下了一张又一张合影,全体聚会在校友们依依不舍的心情中结束。

编辑: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