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举办“智械未来”医疗器械AI创新发展论坛

来源: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 时间:2025-04-07

3月29日,由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主办,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协办的“智械未来·医疗器械AI创新发展论坛”在济南举办。本次论坛是山东北大校友会与医学界联合举办学术论坛的首次,也是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推动“产学研医政”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韩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科科创中心副主任、放射学院院长邱建峰,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强出席论坛会议。来自全国医疗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120余人参会。

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常务理事、唐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峰代表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和校友企业出席论坛并致辞。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常务理事侯金锋、副秘书长倪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授郑茂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教授孙元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讲师王紫薇、山东省立医院刘嘉宁等医学界校友参加论坛。

活动现场

韩辉代表主办方,介绍了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的基本情况,学会目前设立100个专业分会,单位会员36家、个人会员1.5万名(其中企业会员超400家)。韩辉表示,本次论坛将充分发挥学会平台纽带作用,聚焦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前沿技术,推动多学科交叉协同与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资源,着力突破AI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瓶颈和成果转化壁垒,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注入创新动能。他期待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系统展示前沿科研成果与典型转化案例,加速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衔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医疗产业提质升级,最终形成服务人民健康福祉的实效性成果。

韩辉

邱建峰指出,当前医疗领域正迎来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积极推动AI医疗落地实践,其中放射学院、医学科创中心与省立医院联合开展的智慧医疗大模型及影像学教学大模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邱建峰提出三项发展倡议:第一,依托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平台,构建“临床需求-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医工交叉创新协同生态体系,重点支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工交叉学院建设;第二,借助国际医学中心政策优势,创建国家级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创新审批通道;第三,着力培育人工智能赋能的未来医疗产业新质生产力。

邱建峰

张新峰代表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致辞,他表示校友会秉持“联谊校友、服务山东、回报母校、奉献社会”的初心,搭建校地协同与资源整合的双向桥梁。本次论坛作为校友会与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的首次跨界合作,不仅是打破领域壁垒的“破冰之旅”,更开创了产学研医政深度融合的示范。既是一场智慧碰撞的学术盛宴,更是校友智慧向医疗生产力跃迁的转化枢纽,对推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同时,张新峰表示唐派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家用医疗器械、银发用品赛道创新探索,为健康山东建设注入创新动能,助力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新峰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强在会上介绍了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服务医疗器械审批与企业落地政策,提出为企业提供“研发-注册-落地”全流程服务。

徐强

山东省食药监局审评专家郭睿系统讲解医疗器械监管知识,质量评价体系。

郭睿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明星团队成员尹相国展示了“AI+脑电”辅助卒中康复治疗、帕金森诊断和意识障碍诊断的相关工作。

尹相国

南开大学副教授王翔宇从自主定位、自主引导、自主规划等方面以案例形式全面展示了经自然腔道软镜手术机器人技术。

王翔宇作视频报告

南京泓图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段连元推出AI皮肤病诊疗系统,同步发布医疗版DeepSeek一体机。

段连元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双翌从智能超声、智能介入和人机交互的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的成像辅助及手术协同机器人。

王双翌作视频报告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教授李相清介绍了拥有140项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智慧生物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场景。

李相清

郑茂坤主持论坛

近年来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积极搭建校友企业发展平台,通过组织地市考察、校友企业互访、创业训练营、座谈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产学研联动,支持校友企业发展。此次论坛聚焦生物医药这一重点领域,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整合校友资源和当地产学研资源,创新性搭建“产学研医政”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医疗AI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也是校友会服务当地发展的生动实践。

部分参会校友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