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力学系59级本科院友毕业六十周年返校座谈会
10月19日,北京大学力学系59级本科院友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与青春记忆,从祖国各地重返燕园,共庆毕业六十周年。此次返校活动以“六秩重逢·力学薪火”为主题,通过座谈会、校园重游等环节,重温青春岁月,共话学科发展。本次返校活动以座谈会为核心,线上、线下联动。北京大学力学系系校友、退休教授陈耀松、武际可,力学系系友陈俊珍,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力工学院”)院长杨越、党委书记欧阳晓玲、副院长张通、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会秘书长李咏梅、59级返校校友和亲属们,力工学院研究生、北大力学专业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成员共同参加谈会。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会秘书长李咏梅主持。
李咏梅对到场院友与师长致以热烈欢迎。她表示,60年前,59级院友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投身力学领域,以青春热血书写报国篇章;60年后,大家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心系母校,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令人动容。

欧阳晓玲致辞

李咏梅主持
欧阳晓玲发表致辞,她表示59级院友作为北大力学学科最早一批的参与者,用六十年的奋斗印证了北大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果。从燕园课堂到国家建设现场,院友们始终以“力学致用”诠释北大担当,让“北大力量”在关键领域发光发热。北大力学始终与祖国需求、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她介绍了学院最新学科布局与新奥工学大楼等一流科研教学平台,特别提及院友接力传承是学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并向所有为学院发展奉献的院友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杨越作学院发展报告
杨越作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的发展报告,回顾了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从初创到壮大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空天力学、智能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以及新建设的科研平台和人才培育成果,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将依托扎实的数理基础,持续拓展了“力学”传统学科的边界,与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低空技术、航空航天、低碳能源等多个新兴领域都有深度的交叉融合。

北京大学力学系59级院友代表杨庆曾发言
北京大学力学系59级院友杨庆曾作为代表发言,他回顾了在燕园的求学岁月,感慨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早期力学人才,始终铭记了师长教诲,坚守"力学报国"的初心。
力学系退休教师、97岁高龄的陈耀松先生,力学系退休教师、91岁高龄的武际可先生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回顾了北京大学力学系自建系以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强调了力学学科在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深情回忆了与学生们共同钻研学术、教学相长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欣慰与自豪。

陈耀松、武际可发言
十几位院友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依次分享跨界成长与时代感悟。来自航空航天、材料、机械等多元领域的院友们都提到,在学院打下的扎实数理基础和培养的工科创新思维,成为他们打破领域壁垒、在跨界探索中应对复杂挑战的 “通用钥匙”。座谈中,学院领导与老师们回顾了力学系六十年来在学科传承、人才培养与科研攻坚上的坚实足迹,院友们亦深情分享了各自在力学领域及跨界行业的深耕历程——从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支撑到基础科研的突破探索,每一段经历都彰显着北大力学人的担当。
六秩光阴流转,此次活动不仅筑牢了院友与母校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更传承了力学学科严谨治学、服务国家的精神薪火,凝聚起助力力学系创新发展、续写北大工科辉煌的磅礴力量。

北京大学力学系59级院友发言

武际可为力学与工科科学学院赠送礼物和祝福

院友参观新奥工学大楼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