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国和巴西两国学者交流,推动北京大学与巴西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北京大学与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共同举办的“中国-巴西科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坎皮纳斯大学等高校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共设纳米、环境、新能源、农业、生命科学等分论坛,每个分论坛由中巴相关领域学者进行轮流发言和讨论。中国与巴西的研究人员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根据两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情况和相关成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交流。
王恩哥会见塞尔索?拉菲主席
在4月16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巴西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与合作前景光明,他对此很有信心。随后,圣保罗研究基金会主席塞尔索?拉菲(Celso Lafer)发表致辞,他认为,科学研究对于政府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前进至关重要。巴西驻华大使巴尔德马尔?卡内罗?里昂(Valdemar Carneiro Le?o)在致辞中也表示,能在两国之间、两个机构之间开展研究与合作非常荣幸,特别是在具体领域开展成果突出的研究与合作。教育部副巡视员方军在随后的讲话中提到,这次论坛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与研究提供了更多稳定有效的交流合作渠道,这样的合作将向稳定、有效、高频率的方向发展。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主持。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十一院士和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科学部部长卡洛斯?恩里克?布里托?克鲁兹(Carlos Henrique de Brito Cruz)分别对北大和巴西的科学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李岩松主持研讨会
陈十一介绍北大科研情况
圣保罗研究基金会科学部部长卡洛斯?恩里克?布里托?克鲁兹介绍巴西科研情况
在分论坛中,中巴学者围绕各分论坛主题展开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与科研成果展示,其中包括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陶澍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主任彭练矛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教授和清华大学反应工程实验室主任魏飞教授等著名学者的精彩发言。在农业、生命科学分论坛上,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保罗?阿鲁尤(Paulo Araújo)关于农业经济的观点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他反传统观念而行之,将经济学中的人类资本理论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将农业研究投资与回报的对比结果呈现给大家:“在圣保罗州,人们每向柑橘研究项目投入一美元,就可以提升13美元的柑橘产出价值。”随后,他更加具体地阐述了科技创新、开展规模化生产、建立严密的农业经济体系、高效管理等措施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工业社会后,矿物资源日益紧缺。面对这一令人叹息的现状,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陈锋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众所周知,藻类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生物之一,而其体内蕴藏的巨大生物能量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在陈锋教授的科学研究中,从藻类中提取生物燃油意义深远。他提到,藻类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作为一种生物能源,其清洁度也远远超过矿物能源。来自巴西国家太空研究所的保罗?诺布雷(Paulo Nobre)教授聚焦温室效应。他提到,尽管人们已经了解这一问题的基本原理,也给予相当的重视,但要改变现状,我们不仅要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然的现有法则,更要把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发展数据结合起来,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样针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来自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黄荣峰教授针对中国目前严峻的盐碱地及植物抗盐碱能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到,由于水资源的季节性缺乏及泛滥,土地的高盐碱化危险不断提升,粮食的品质也得不到有效保证。在这一情况下,改良稻米基因无疑成为可行之选。基因改良不仅可以提升盐碱地上植株的存活率,而且可以提高新品种的繁殖能力。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中国-巴西科学研讨会”是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首次选择在中国举办两国合作科学研讨会。基金会主席塞尔索?拉菲在研讨会结束以后,接受北大国际合作部记者团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及其成果,强调了中巴两国在科学技术发展层面的共性及其带来的合作必要性,感谢北京大学予以本次活动的支持,并且期待未来中巴两国高校与研究机构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背景链接:
圣保罗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62年,是巴西对科学技术研究和交流的主要资助机构之一。该基金会曾在美国华盛顿、加拿大多伦多、西班牙马德里、日本东京和英国伦敦等多地举办科学研讨会。此次“中国-巴西科学研讨会”是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首次选择在中国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