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纪念“禹贡学会”创办80年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此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近五十位历史地理学者齐聚一堂,溯源学科发展,展望学科未来。
座谈会现场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应邀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他充分肯定了纪念禹贡学会的意义,并欢迎远道而来的历史地理学界同仁参加此次活动。随后,吴志攀阐释了对“禹贡精神“的理解,并提出了对当前历史地理学研究工作的期望。
吴志攀致辞
1934年,史学巨擘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京、辅仁三校师生,在蒋家胡同3号自己的寓所内,创办“禹贡学会”,首次在我国成立了以研究历史地理为宗旨的现代意义上的学术团体,标志着我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以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为代表的第一批禹贡学会成员,都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现今的历史地理学工作者,可以说大多是禹贡学派的传人。座谈会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萍教授分别讲述了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先生与顾颉刚先生及禹贡学会的渊缘,追溯了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北京大学历史系87岁高龄的张传玺教授回忆了蒋家胡同3号的轶事。顾颉刚先生女儿顾潮女士结合近年对顾颉刚先生手稿的整理发现,讲述了顾颉刚先生创立禹贡学会的历程。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荣新江教授讲述了自己参与历史地理研究的体会。
八十年前,正当国家危难日甚一日之时,禹贡学会成立,以治国土疆域之学为己任,形成经世致用、严谨治学的传统。如今历史地理学的领域欣欣向荣,座谈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吴松弟教授在发言中,对当下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是现在唯一在世的禹贡学会的参与者,也特意发来了书面致辞。发来书面致辞的还有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等。
座谈会后,与会者参观了位于今北大科技园内的顾颉刚故居,即禹贡学会的诞生地,此处原为成府蒋家胡同3号,修缮后仍保留原四合院落的布局。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