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欢歌嘹亮,彩旗飞扬。10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第十届国际文化节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隆重开幕。
开幕式现场
今年是北京大学连续第十年举办国际文化节,主题为“十年记忆:你看中国,我看世界”,从“放眼世界”、“聆听世界”、“畅谈世界”、“改变世界”四个角度出发,营造出燕园里独一无二的“地球村”,是北大人了解世界的一扇充满活力的窗口。今年,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北大在校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以及200多名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了国际文化节当中。
开幕式现场,氛围热烈、嘉宾云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辉,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刘京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以及国家汉办外联处、重大处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素兰,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雷虹以及来自22个国家的40余位驻华使节也出席了文化节相关活动,其中包括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Friis Arne Petersen),阿塞拜疆驻华大使拉季夫?甘基洛夫(Latif Gandilou),阿富汗驻华大使默罕默德?法拉希(Mohammad Kabir Farahi),厄瓜多尔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Jose M. Borja),牙买加驻华大使拉尔夫?托马斯(Ralph Thomas),格林纳达驻华大使卡尔?胡德(Karl Hood),马耳他驻华大使克俚福(Clifford Borg Marks)等。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主持。
上午九点,本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正式开始。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朱善璐表示,北京大学是国家、民族的骄傲,而北大的学生和教师是北大的骄傲。这片热土上的数千名外国留学生和优秀的外籍教师与所有中国学生一样,都是北大的主人,有了他们,文化节才突显其意义。朱善璐书记指出,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是一个缩影,这是中国对外开放、文化交流在教育战线的成果体现,北大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促进中外师生间的融合、理解与相互支持。朱书记强调,各国学生,无论国家地区、宗教和文化背景,在北大都拥有共同的身份——北大人。他希望广大留学生能够在北大更好地生活、学习,为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推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朱善璐致辞
随后,朱善璐向留学生代表、来自丹麦的留学生艾米勒授予国际文化节会旗。
之后,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代表所有参与活动的驻华使节发表致辞。他表示,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世界各国在各方面都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改革不仅在解决贫困等问题上为其他国家作出了表率,也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回顾了丹麦与中国的交流,指出包括丹麦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与中国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正是这种合作在教育、文化领域中的体现。最后,裴德胜大使祝愿国际文化节越办越好,继续为各国学生提供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北大留学生代表、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阿娜莎随后发表了感言。阿娜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是她连续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参加国际文化节,她感谢中国政府、北大为她提供的机会和平台。
丹麦驻华大使致辞
留学生代表致辞
最后,出席嘉宾与校友代表、学生代表上台共同拼出第十届国际文化节图标。图标主体图形为“10th”,意为第十届,数字“0”中间为国际文化节形象标志五色鸟,寓意五大洲的优秀青年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活力的青春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前,“三山五园 美丽海淀”摄影艺术展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二楼展廊开幕,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素兰、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出席并揭幕。
10月19日是国际文化节的主体活动日,除了开幕式及舞台文艺表演之外,还有主题游园会、中国纸文化展、我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中外学生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美食广场、大使论坛等精彩的活动。此外,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留学生汉语演讲大赛、北京大学十佳微电影大赛、阿卡贝拉音乐节、博雅艺术论坛、全球青年未来创意领袖论坛等活动,都在本届文化节期间纷纷展开。今年,文化节还首次使用理教公共空间举办各国文化展,关于丹麦、土耳其、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专题展览先后精彩亮相,成为本届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为了回顾文化节在过去九年中走过的点点滴滴,文化节期间开举办了十年记忆——文化节回顾展,编纂了文集《十年拾忆》,并在北京大学新闻网上选登。
十年间,一届一届的燕园学子成长更替,但不曾改变的是青春的挥洒与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十年的时间不仅仅见证了国际文化节的成长足迹,更是属于每一名北大学子的青春记忆。在十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们回顾往昔,展望未来,立足当下,以此为起点,向下一个十年迈出更为坚实的脚步。
编辑: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