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赴香港举办了以“清洁空气: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的责任”为主题的公共论坛。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奥运空气污染区域联控技术组组长朱彤教授,香港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孟春玲等出席论坛。参加这次论坛的成员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的官员、香港和内陆高校专家、香港企业界和商界人士、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以及香港社会公众等。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香港北大之友和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的大力支持。
北大环境公共论坛活动现场
此次论坛是北京大学首次派出环境领域的专家赴港宣讲,针对我国大陆频繁发生大范围灰霾污染,多个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超标严重,对城市大气能见度、居民人体健康等造成巨大影响,参与嘉宾就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环境健康、清洁空气等社会焦点话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了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危害,探讨了清洁空气行动中面临的挑战及对能源、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的责任。
北大环境公共论坛活动现场
论坛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亚洲事务部部长耿姝主持。在短暂的欢迎招待会之后,香港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分别作了论坛开幕致辞。陆恭蕙对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的到来表示欢迎,朱彤感谢了香港政府对这次论坛的重视,对论坛的顺利召开和今后双方的合作表示期待。
香港行政区政府环境局陆恭蕙副局长致欢迎辞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教授作了主题报告“解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邵敏教授提出,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的宜居程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空气质量承载了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成为紧迫的国家任务,北京大学自1970年代起就开展大气污染研究,为认识中国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中央和地方控制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认为《行动计划》的提出充分体现治理大气污染这一坚定的国家意志,该计划会逐渐影响到我国经济与能源政策、城市发展模式和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将会强化企业、政府和个人等各个社会主体的污染防控的责任与义务。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其中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并提出将与广东及澳门共同成立珠三角区域空气污染物,包括PM2.5的联防联控机制。
朱彤院长致辞欢迎与会嘉宾
来自香港政府的官员、思汇政策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嘉宾进行了以“清洁空气: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的责任”为主题的论坛讨论。讨论中回顾了发达国家和中国在清洁空气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和未来未来面临的重大的挑战,共同肯定了清洁空气行动的重要地位。香港是我国目前空气污染控制最严格的城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北京大学在珠三角有近20年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基础,为香港和广东省签署“区域空气污染联合控制协议”提供了科学支持。嘉宾们最后达成共识,由于空气污染的成因复杂,根本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长期、持续的共同努力。
环境专家论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的责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作了题为“清洁空气:高校的责任、北大的贡献”的总结报告。朱彤教授提出,清洁空气行动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分别承担自己的责任,高校的特点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识别产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专业教育,培养能解决空气污染这一复杂问题的新一代的专业人才。北京大学在1970年代就开展空气污染研究,是中国最早开展空气污染研究和教育的高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大气污染研究团队。北京大学的研究为认识中国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中央和地方控制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北京大学在珠三角有近20年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基础,为香港和广东省签署“区域空气污染联合控制协议”提供了科学支持。今后,北京大学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与治理机制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和全社会共同负起责任,也期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北大的研究和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
参与论坛的香港政府官员与论坛专家高度赞扬了北京大学在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工作,感谢了北京大学对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研究和控制,并希望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双方今后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这次论坛,为北京大学和香港在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研究方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建立了彼此间的良好友谊。
编辑:刘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