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新闻

燕园变形记——角色互换中体悟别样的燕园生活

来源:张泽坤 程梦稷 杨若兰 时间:2013-05-17

2013年5月10日、5月12日,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燕园变形记”活动。“燕园变形记”是以北京大学平民学校为平台组织的活动,意在促进北大学子和身边燕园人的了解,从而共建一个更加和谐、温馨的北大。参加活动的同学在一天或半天的时间里,在对应工友的指导下到其岗位上体验工作。此间,工友将跟随参加活动的同学体验半天或一天的大学生活,如跟随上课、自习看书、听讲座等。此次活动也鼓励互换身份的工友和同学之间建立长期一对一互助关系,丰富北大教工生活,促进学生和教工之间的了解。

场景一:图书馆库本阅览室

5月10日上午八点半,法学院12级硕士志愿者李冕准时来到图书馆保存本阅览室。在与她互换身份的工友高斯明的带领下,李冕进入库本区的书库,了解了库本阅览室工作人员找书、倒架、上新书等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高斯明介绍说,图书馆的工作琐碎但并不单调。他每周工作五天,周三周四放假。没人借书的时候他就会读书,有空的时候会去旁听一些中文系的课程。

去过库本阅览室的同学大概都见过前台老师在墙上金属制的操作面板上输入指令的情景。输入指令之后,不一会儿“滴声一响”,老师就会打开面板旁边金属书斗的门,从里面把书取出来。对于李冕来说,她曾经以为这个书斗背后是“一条全自动的流水线,”但通过一上午的工作她了解到,其实这个“神奇”的操作面板和金属书斗只是相当于一个小型电梯,书库的每层其实都有老师在管理。二楼借书台的老师只是将借书条放进书斗中的小筐里,然后按下楼层号,相应楼层的老师就会取出借书条并把书找到,然后再用这台小型电梯把书送下来。与我们以往看到的五层图书馆不同,图书馆的书库其实分为十层,每层还会分大库和小库,书库里有很多我们平时并不能见到的老师在为大家默默服务。

在带领李冕熟悉工作流程后,高斯明随同学去旁听了“论语精读”课程。高斯明说这次活动让他“在经历了社会洗礼后能够重回学生时代”,也让他“认识了很多朋友,真正地感受到北大的温暖。”


场景二:公寓服务中心

此次“燕园变形记”活动志愿者的身影还活动在我们熟悉的寝室楼。在校青协同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男生宿舍45楼乙,考古文博学院10级的奚牧凉同学正在拖地,和他互换身份的工友张学见向记者介绍到,打扫宿舍的工作十分辛苦,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洗漱,每天早晨四点半工友们就开始扫地、拖地,而这样的工作每天需要耗费5个小时左右。

 

接着记者来到了女生宿舍29楼,工友耿红清正在给来自外国语学院12级女生刘莹介绍工作。刘莹同学表示,这项活动很有意义,让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近在身边却不曾了解的寝室保洁工作,而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为他人着想的自觉意识让她收益颇多。

场景三:会议中心中关新园管理部

下午三时许,记者来到会议中心中关新园管理部,和那里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交流了志愿服务心得。

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大四同学程冬琪是交换到物资配送中心的志愿者,工友刘庆生带领记者参观了中关新园的库房,并详细介绍了中关新园的物资配送流程,志愿者同学表示通过一天的活动,自己不仅学习锻炼到了物资配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她与工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相约保持联系,相互学习。


参加会议服务培训的洪徐悦和张诗梦为记者展示了她们整齐划一的倒水动作,并介绍说倒水是服务参会人员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自经济学院的09级本科生张诗梦谈到,“燕园变形计”活动给了她三点最大的收获:一是交到了朋友,二是了解了会场服务流程,三是和工作人员学习了在点会议餐时如何合理地分配菜品。张诗梦的会议服务“授课老师”贺庆旭是一名负责会场布置的职员,他和校青协的志愿者交流了参加平民学校的心得,并感兴趣地让志愿者们替他推荐课程,他说:“来到北大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我也时常去图书馆和教学楼看看,旁听感兴趣的课程。”

场景四:保卫部

离开会议中心后,记者前往东侧门采访站岗保安及志愿体验者。活动现场,元培学院09级本科生曾钰宇穿上保安服站在东侧门前,有条不紊地检查着进校人员的学校证件。她的“授课老师”是保卫部的工作人员陈会江,两人分工合作,在大门两侧站岗。

经过一天的培训,曾钰宇举手投足间已有了专业的保安范,并戏称自己是“东侧门第一个女保安”。陈会江和志愿者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呼吁学生们积极配合站岗保安的工作,主动出示证件。曾钰宇也体验到了保安站在烈日下工作的艰辛,表示同学们进校的时候应该更冷静些,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和保安人员发生口角。保安部的一师一徒相处得十分融洽,在采访结束后还约好共进晚餐,继续交流感受。

编辑:Cl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