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由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北京论坛、斯坦福大学孔子学院和美国“文化中国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次“中美核心价值对话”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克莱蒙德酒店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中美核心价值对话”的源起可追溯到2011年4月中美两国高层领导共同倡议建立并日臻发展完善的“中美人文交流机制”。2011年11月在北京论坛框架下创立的“中美核心价值对话”,旨在依托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平台,充分发挥北京论坛、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学术优势,通过深入交流和直面对话,推动中美两国学者对双方核心价值的关注和思考,以期增进理解、扩大共识,进而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2011年秋和2012年秋,“中美核心价值对话”已经在北京论坛年会期间先后举行了两次。
本次在伯克利召开的第三次“中美核心价值对话”,接续前两次对话取得的成果,旨在进一步凝结中美两国知识界精英的思想共识,争取对两国关系及人类共同价值的探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论坛秘书长严军同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交流
与会的中美重要学者包括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伦理中心主任杜维明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斯坦福大学知名教授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伯克利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威尔?迪特默(Lowell Dittmer)、社会学教授安?斯维德勒(Ann Swidler),密歇根州立大学哲学教授史蒂芬?劳尔(Stephen Rowe),坦普尔大学宗教系天主教思想和跨宗教交流专业教授列奥纳德?斯维德勒(Leonard Swidler),以及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傅军、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海平、北京论坛秘书长严军等。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伦理中心主任杜维明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伦理中心主任杜维明教授在对话中指出,价值的形式与时俱进,但其核心内容则较为恒定。核心价值的对话重在打破成见,促进中美两国的对话合作。
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贝拉发言
罗伯特?贝拉教授则从价值观动态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新自由经济两种中美共有的核心价值,认为二者带来了非常现实而深刻的影响,但其作用却并不总是那么正面。他认为中美除了在解决核危机、全球气候暖化等方面密切合作外,也需要意识到潜在的问题,需要两国知识精英与决策者运用智慧,探索两大民族在后冷战时代共存互信的新路。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知名政治活动家阿米塔?艾奇奥尼(Amitai Etzioni)专门为本次对话寄送了题为《中美关系: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的论文提纲。他提出中美两国之间难免遇到利益和价值的冲突,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通过外交对话、经济合作、军事协调等途径及时地消解紧张关系。
斯坦福大学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发言
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在对话中指出,今天的世界在某程度上被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而非意识形态所主导,当两个国家谈论各自核心利益时,必须有核心价值相对应,而近年来,中美经济的发展也都带来了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变化。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与会学者在为期一天的会期内,就“中美核心价值对话”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学术沟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了一系列的重要共识。
编辑: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