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哲学系创立11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副校长、教务长、1982级哲学系本科生王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领导,校内哲学系系友,哲学系师生代表一起在现场参加庆祝大会。来自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全国各高校哲学院系代表、部分哲学系系友等以在线方式参与庆祝大会。哲学系党委书记束鸿俊主持大会。
庆祝大会现场
上午9时,庆祝大会在浓缩北京大学哲学学科110年发展历程的纪念视频中开始,珍贵的影像鲜活展现了哲学学科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也呈现了北大哲学与时代同行的思想历程。随后,北京大学领导、海内外院校哲学学科代表、系友代表分别致辞。
郝平在致辞中对北京大学哲学系11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对师生系友表示诚挚的问候。他强调,作为一切学问之根本,哲学应当自觉回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风气。郝平回顾并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发展历史、学术传统和思想品格。他指出,前贤在民族危亡之际勇毅奋发,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以矢志不渝的思想探索引领时代、启迪人心,以中西融通的学术视野继往开来、激昂精神,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开启了现代中国的哲思新篇,形成了中西会通、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范式。北京大学哲学系也培养了一代代具有扎实学术功底和崇高爱国情怀的哲学专业人才,成为现当代中国思想家的摇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学科声誉和巨大学术影响。
郝平致辞
郝平指出,近年以来,哲学系紧扣时代脉搏、赓续优良传统,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问题探索相结合,以建设全球一流哲学学科为目标,推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全方位国际化,主动融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郝平希望哲学系自觉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弘扬哲学学科的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深厚底蕴奋力开创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新局面;牢牢抓住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契机,主动把握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迈入新征程、发现新问题、酝酿新思想,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思想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以来保持着与国内和国际知名大学哲学学科的紧密合作和深入交流。在欧洲乃至全球都久负盛名、与北大哲学系有深厚情谊的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为北大哲学系的110周年华诞送上祝福。鲁汶大学哲学系主任Gerd van Riel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双方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的紧密合作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强调北大哲学学科在中国哲学研究和面向未来的哲学建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他表示,面对世界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全球哲学界应该更紧密合作,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哲学学术共同体的使命和责任。哲学应当以概念的方式抓住时代的主题,建构一个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世界图景。鲁汶大学哲学系将进一步加强与北大哲学系的合作,成为中欧哲学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和长期平台。
Gerd van Riel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强调,北大哲学学科在现代中国哲学学科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地位。北大哲学系学科建制完备、学术影响力卓著,在各个领域都拥有声名卓著的学者,名师荟萃,形成了史论并重、兼容并包的思想魅力。他表示,北大哲学学人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追求真理的卓越情怀,以“常为新”的姿态持续提出有益于民族与时代的真知灼见,他还细致地回顾了北大哲学系与人大哲学院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这种合作所造就的独特学术共同体情谊。面向未来,北大哲学学人还将回答时代的思想课题,在中国哲学的思想图景中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象。
臧峰宇致辞
系友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深情回忆了在北大问学求知的经历,强调北大哲学的独特学风和问学之道对其学术生涯的巨大影响,同时感谢北大的师长给予所有系友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塑造。他表示,北大哲学学科以宏阔的视野和沉潜的覃思从中西哲学、古今思想中淬炼出既独立成学又综合创新的北大哲学学风。作为学术传统的承继者和发扬者,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北大哲学的精神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他回顾了社科院哲学所与北大哲学系的历史渊源和紧密合作,梳理了北大哲学系引领中国哲学学术共同体的历史过程。
张志强致辞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辛先生和当代著名哲学家楼宇烈先生分别为北大哲学系110周年题词,送上祝福。百岁老人杨辛先生题词“哲学向未来”,表达了老一辈北大哲学人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殷殷期待。楼宇烈先生题词“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智慧”,指引北大哲学人秉持家国初心,肩负时代责任。
杨辛先生、楼宇烈先生给哲学系110周年的题词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学校领导、兄弟高校以及系友的热情祝福,同时用“人”“文”“门”凝练北大哲学学科的历史与精神:以一代又一代前贤大师的人生历程和思想魅力凝聚成为北大哲学的风骨,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底色和问学之道;哲学探索的道路就是不断突破、矢志创新的过程,人以文立,思以文传,跨越一道道思想难题和时代课题之门,才能成就北大哲学的未来。他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北大哲学系将在继承深厚学术传统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积极开拓,不负先哲、不负时代,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仰海峰致辞
嘉宾致辞之后,举行了以“哲学中国的未来之路”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赵敦华,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来,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异宾,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吴晓明等四位知名学者围绕“哲学中国的未来之路”作主题报告。主题报告会由哲学系教授王博主持。王博在介绍四位教授时强调了他们在当代中国哲学学术上的代表性,他们都以坚实的学术品格、专注的学术耕耘,拓展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空间和理论视野。赵敦华以“在哲学系怎样做哲学”为题,以他自己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做哲学的三个步骤,分别是回返哲学思想所处的时代,面向时代提出解决方案,在批判和理解中不断改进和提升思想。陈来聚焦熊十力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叙述和剖析,从六个问题出发强调熊十力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创见和洞悉,进而提出深入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范式的必要性。张异宾从“何谓历史唯物主义之物”的问题入手,梳理了马克思对物的双重透视,强调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启发,并进一步剖析马克思在面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时对黑格尔哲学的应用和突破。吴晓明从文化、哲学和学术发展不同层面入手,强调思想的发展和进步虽然从学徒状态开始,但应在关键节点上摆脱学徒状态,形成自我主张。他认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学科已经站在突破学徒状态、形成自我主张的门槛上,要用自觉的方式让普遍的原理与具体的历史语境结合,深入事物本身,提出自我主张。同时也要保持批判的自觉和持续的开放,让中国哲学在开创未来的道路上更具活力、更具包容性。
“哲学中国的未来之路”线上学术报告会
四位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哲学的基础问题、提出了哲学研究的方法路径,更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哲学研究前景,为北京大学哲学系110周年庆祝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然,对历经百十载的北大哲学系而言,庆祝大会在学术探索意义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面向未来的精神之旅和思想探索仍然召唤着具有时代责任感的北大哲学人继续砥砺前行。北京大学哲学系将以110周年庆祝大会为契机,继往开来,不懈创新,以原创思想引领民族未来,在前沿领域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