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新闻

雪域高原的“急救门巴”:抢救呕血1200ml患者

来源:北大新闻网 时间:2020-09-11

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雪顿节前夕,援藏专家、北医三院急诊科李燕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踏上了雪域高原的神圣土地,在使用最短时间适应新环境、掌握所在医院急诊常态后,李燕正式开始了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工作。

2020年8月19日是西藏传统节日雪顿节的第一天,急诊科分诊处传来护士的紧急呼救声,几位家属和运送护士焦急地推着的轮椅,快速往抢救室奔来,轮椅上坐着一位40多岁的男子,面色苍白、嗜睡状态、精神弱,口周及衣服上满布血迹,时不时口吐鲜血,运送护士边奔走边向抢救室接诊处报着患者病情:“呕血病人!”

同事们和李燕迅速安排好抢救床位,组织抢救。即刻监测生命体征,测血压仅85/50mmHg、心率130次/分、精神极弱。追问病史,家属诉1小时前呕鲜血近750ml,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患者为“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活动性大出血病人”,这种疾病死亡率非常高,患者现仍有呕血情况,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随时可因大出血而猝死。

抢救现场

虽同时开通多条液体通路,扩容补液,抑酸止血、防控感染、抽血化验等相关诊疗有条不紊地同步推进,但患者仍间断呕血,进入抢救室后,患者呕鲜血量共约500ml,血色素回报65g/L。此时,急需为患者进行输血。即刻备血,协调输血,考虑患者消化道出血为活动性,出血及其汹涌,单靠容量复苏、抑酸、输血等常规内科方案已不能有效控制出血,患者神志障碍,不能保证有效置入三腔两囊管,且患者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已明显减弱,误吸、窒息风险极高。

李燕作为抢救负责人,不能有丝毫犹豫,立即做出决定,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生命支持,并紧急联系消化科大夫,要求为患者行急诊床旁胃镜诊治。随后为患者镇静,顺利进行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在急诊科全力保驾下,消化科医生急诊在床旁行胃镜诊治,镜下对曲张的部分食管静脉及胃底静脉行套扎及组织胶治疗……患者出血逐渐停止,经补液及输血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志转清,自主呼吸稳定,血压平稳,呛咳能力好,当日脱机并拔管。患者转危为安,转入消化科进一步诊治。

雪顿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李燕来到了消化科,看望已转入普通病房的那位大呕血患者,看到他精神明显好转,气色恢复,正和家人们在一起攀谈。望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李燕深感欣慰,身为一名援藏医生而自豪,更为患者一家再度团聚感到幸福。

一批又一批的北医三院援藏医疗队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卫着藏区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灌溉着北医三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之间的友谊之花。李燕知道作为一名援藏急诊医生,她的使命不仅是要当好雪域高原的“急救门巴”,秉承着“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信念,将一个个命悬一线的患者从死亡深渊中拉上来,让鲜活的生命得以回归,更要将每位藏族同胞看做是自己的亲人,要把来自北医三院急诊科的亲情带给他们,这才是她的使命。窗外,晴朗碧空的高原蓝和暖身舒适的阳光交相辉映,让这片神圣的土地充满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