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工学院周欢萍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全球青年英雄榜

来源:工学院 时间:2018-07-02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6月27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第18届全球“全球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Innovators Under 35)评选结果,此次上榜的35人中,共有6位华人,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聘研究员周欢萍位列其中之一。此前,周欢萍已入选该权威榜单在2017年推出的首届中国区评选。

周欢萍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全球青年英雄榜

Innovators Under 35最初名为TR100,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寻觅杰出的科技人物和科技项目。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评选出35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创新者,2010年首次进行区域性评选。作为只甄选科技领域35岁以下青年才俊的榜单,Innovators Under 35每年所挖掘的新人及其项目都极富创新性。榜单中的陌生名字,后来都成长为行业领袖。各位精英在影响力、创新能力、进取精神、未来发展潜力、沟通能力以及领导力方面都表现卓越。从初创公司到研发机构再到科技巨头,每个获奖者都在各自领域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代表了科技与商业的创新精神。

每年该榜单的候选者会多达600余名,在经过首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编辑团队初审之后,从中筛选出100位候选者。然后,由36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最终评选,今年的评委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电子硬件和能源等各个领域的专家。

该榜单共分为五大类:有发明新技术、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赋予新的想象力的发明家(Inventors),有将原有技术赋予创新活力的远见者(Visionaries),有拓展人类科学知识边界的先锋者(Pioneers),有从科学技术中发现商业机会、扩大市场甚至创造市场的创业家(Entrepreneurs),还有利用科技手段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甚至用科技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周欢萍因其在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入选“发明家”类别。

延伸阅读

周欢萍和她的太阳能电池

长期以来,太阳能行业缺乏低成本、高性能的硅电池替代品。近年来,一种钙钛矿型杂化材料受到关注,因为它们比硅成本更低而且可以实现高功率输出;但同时它们难以投入实践应用。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早期原型在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时不如传统的硅电池有效。

周欢萍研发了一系列化学工艺,使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如果新型电池可以大规模量产,她的创新将使得太阳能的成本更低。

周欢萍成长于80年代的中国,小时候家里没有通电,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就在煤油灯下做作业。也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激励了她投身于太阳能技术的发展。

周欢萍研发的电池太阳能转化率超过20%,与现有硅电池的转换率相近。尽管部分钙钛矿型电池的效率更高,但她使得电池的制造过程变得更简单、更便宜,其发明意义更重大。通过将钙钛矿基的溶液喷涂或印刷到基底(例如玻璃)上,可以在低于 302°F(150℃)的温度下生产电池。而部分类型钙钛矿型电池的制造工艺要求温度保持在 932°F(500℃)左右。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往往比硅电池退化得更快,因此周欢萍正在努力提高其长期稳定性。

相关报道: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正式发布,35位中国入选者涵盖全球最前沿科学与技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发布,工学院周欢萍为35位中国入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