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9名同学获颁“学生五·四奖章”。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亦是北大120周年校庆之日。88岁的厉以宁为母校贺寿的方式有点特别,在当日的校庆纪念大会上,为获得北大学生最高荣誉“学生五·四奖章”的在校生颁奖之后,他即兴带来一堂简短的经济学公开课。
厉以宁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史、国民经济管理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他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
活到老,学到老。年事渐高的厉以宁仍在思考新时代的经济学命题,“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个问题,现在的经济学正在变化,可能在今后几十年之内,整个经济学会改写。”
暗含悬念的开场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喧闹空旷的邱德拔体育馆如同寻常教室一般安静下来。
他继而分析,从亚当·斯密开始,就一直主张人是经济人,是理性人。因为人是经济人,所以总是考虑最大收益问题;人是理性人,就总是在考虑怎样占便宜的问题。
但厉以宁认为,如今不一样了,“现在经济发生了变化,人不是经济人,人更多是社会人;人也不一定是理性的人,可能是现实人。正因为人是现实人,才会做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安排。”
就拿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购物来讲,现在买东西,没有最优的选择,因为信息太多,不知道什么最好,就只能做次优选择。退而求其次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上皆有表现。他继而举出浅显的例子。比如,去商店买缝衣针买一枚最尖的针,如果把所有的针都拿出来用放大镜比较一下再挑选,太浪费时间了,一般人就是比较两三次之后觉得差不多就买下了,这就是次优选择。他还俏皮地补充道,女同志买衣服也是凑合,“凑合就是以后遇到还要买,但现在先买了再说。”从大师口中听到对“买买买”如此幽默而专业的解释,真令人服气,现场响起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最后,厉以宁话锋一转,又回应了开头的假设,“社会人看人,要求更多的是协作双赢。双赢,这样整个经济体变了。”
几分钟的演讲结束后,厉以宁在两位“学生五·四奖章”获奖者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讲台。在前天的北大77级、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是这位老者,为台下当年的“学生”们带来一堂名为《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改革形势》的课,深入浅出地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带学生重温40年前那段激情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