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北大“国际范儿”书记Science发文,让世界更加了解北大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1-03

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年即将到来之际,2017年12月22日出版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刊发了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的文章“Peking University:Drawing upon Chinese wisdom to serve humanity(《北京大学:扎根中国大地 为人类文明贡献新智慧》)”。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140_副本

2017年12月22日 Science 杂志封面

是不是很好奇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呢?小编现在将英文文章版面与相关中文内容一并奉上,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15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204_副本

郝平Science发文版面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833

郝平,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78级本科生,1982年6月入党,毕业后留校。1992年赴美国夏威夷大学攻读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95年回到北大,获得了北大国际关系学专业博士学位。

世界史专业出身的郝平书记,曾多年从事外事交流与国际合作,被媒体称具“国际范儿”。2013年11月,时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的郝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上被选为大会主席。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选举中国代表担任大会主席。媒体评价,“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同时,郝平的‘国际范儿’也逐渐深入人心。”

扎根中国大地

为人类文明贡献新智慧

郝平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成立之初,北大就以兴办现代高等教育、复兴中华民族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这里,北大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工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855

20世纪初,北大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传播了社会进步思潮,铸就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北大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是中国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905_副本

北大在中国率先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先后云集了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顶尖一批大师,促进了北大乃至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培养出了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中国核科学的开创者朱光亚、邓稼先等在内的一大批世界级优秀人才。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916

蔡元培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大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更多成就。1965年,北大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标志着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1972年校友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并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5年北大教授王选研制出了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跨入光与电时代,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徐光宪院士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928

校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939_副本

北大教授王选研制出了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微信图片_20180103152951

徐光宪院士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北大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军人才,截至2016年,北大的校友中已有9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27人),还有500多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中国的知识精英和社会栋梁。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005_副本

学者大师

近30年来,北大继续重视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同时注重发展前沿与交叉学科,布局了一批新体制研究机构,聚集了若干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团队,整体科研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如在稀土功能材料与低维碳材料、高维代数几何、微腔光子学和超快光学、宇宙早期超级黑洞和最亮类星体、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病毒疫苗研发、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单细胞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超小型激光加速器辐照装置、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研制、创新药物研发、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碳基纳米电子器件及集成、超高清视频编码国家标准AVS2、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等一批技术成果得到广泛认可。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018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开设硕士、博士生项目

北大还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内地高校,已经与60多个国家(地区)的38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来自全世界的数千名优秀青年在北大留学。燕京学堂开设“中国学”硕士项目,招收全球一流高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培养“知世界,懂中国”的世界领袖;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开设硕士、博士生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端人才,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经验。2006-2015年十年间,北京大学共发表国际合作论文16,921篇,国际合作论文比例占论文总数的33.5%。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030

北大始终坚守自己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几代北大人有着同一个梦想,就是要让北大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成为全世界学者和青年人所向往的学术殿堂。在1998年北大建校100年之际,中国政府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工程。今天的北京大学,又以最多的学科数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是中国大学的“标杆”。北大的使命,就是扎根中国大地,为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042_副本

北京大学4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位居全国第一

一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融通中西方文明,为中国及世界培养有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北大将植根于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土壤,贯彻“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成长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潜力,更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刻苦学习、又快乐生活,既志向远大、又脚踏实地,既诚朴厚重、又奋发有为。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054

二是要着眼于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人类文明贡献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要发挥北大优势,“涵育学术,激活思想”,从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出发,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大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为全人类现代化进程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中国的贡献。要牢记“不在最前沿,就是落后!”,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继续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成果转化,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服务。要以更大的格局,更远更宽的眼界瞄准大的战略目标,创造出能够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学问和思想,解决中国及世界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109

三是要基于中国实践发展,探索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模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北大担负起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北大将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118

 

四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启动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对外开放战略规划,强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国际组织、教育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在协同与合作中互学互鉴、激发活力、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103153128

今天的北大,将使师生的个性与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并鼓励大家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和谐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将继续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把握中国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