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北大校友许晨阳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独家采访

来源:北大官网 时间:2017-09-12

2017年9月9日,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其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由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获得,以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重大贡献。

2017年6月15日,ICM2018大会网站公布了2018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报告人名单,共有来自19个研究领域的180余名杰出数学家入选大会邀请报告人(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国际数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受邀成为大会邀请报告人是一种很高的学术荣誉),其中就有许晨阳。今奉上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对许老师的专访,以飨读者。

纯粹的美—-许晨阳采访手记

2016年获得拉马努金奖的许晨阳,是世界数学界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拉马努金奖获奖的条件较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更为苛刻,获奖者的年龄必须不能超过32岁。采访许晨阳是在二教树下空间,因为要布景的原因,我们有幸与他聊了好长时间。

从研究方向到数学的美,甚至聊到数学与音乐的关系,他竟然滔滔不绝。数学家如此善谈,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数学天才给我们的印象,那就是“纯粹”

一是纯粹地爱北大

这个进入北大的数学奇才,用五年时间念完了本科和硕士,然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拿到博士。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任教。2012年他回到北大,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维代数几何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成为代数几何方向的青年领军数学家。放弃美国优越的环境和生活,回到北大,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很习惯北大,我更喜欢北大。”

二是纯粹地爱数学

可想而知与两个文科生谈数学是要多么有耐心,但是他竟然做到了。“我有一个学概率的同行,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用概率算的”他跟我们开玩笑,“甚至包括能够遇到女朋友的概率。”我们都扑哧地笑了。

我们问:“数学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如此抽象,研究起来不会觉得枯燥吗?”

不会啊,数学非常美,非常美,研究数学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他露出科学家独有的腼腆的笑。

“那你那些重大的发现和想法一般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好奇的问。

“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吗?”“不,你们再猜。”

他像个孩子一样神秘的说,“呵呵,这是个秘密,我大部分的发现都是在路上。在去北大上班的路上,上课的路上,回家的路上……

看到我们惊到,他补充道:“因为走在路上的时候,不能看手机。”哈哈!

“数学是我一生最好的选择”

飞快的语速,让人羡慕他思维的转换与跳跃;缜密的逻辑,让人惊叹他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年轻的抱负,让人佩服他探索的执着与坚定······他便是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许晨阳教授。

这位在代数几何领域以突出的研究成果饱受国际同行赞扬的数学界新一代领军人物,尽管已有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拉马努金奖等诸多荣誉加身,但他却始终谦虚地强调:“我不是什么数学家,只是一名数学工作者,探索数学是我的兴趣所在。”

或许,这正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潜心数学研究与教育,把数学作为一生的热爱。

遵从内心的兴趣

从当年凭借数学竞赛的优异成绩,选择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系的那天起,遵从内心的选择,重视兴趣的所在,便成为许晨阳做出很多人生选择的重要标准。

“其实当时也可以选择其他学校或者其他专业,但我自己最喜欢数学,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因此也自然成为不二之选。”果断而坚定的选择印证了许晨阳对数学的热爱,兴趣始终指引着他在数学探索之路上的发展方向。

开始大学的学习之后,许晨阳最大的体会是,自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大学数学学习是完全不同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全新世界。在这里,他感悟到数学研究的新思路,尝试了数学探索的新方法。沉浸于这个世界里获得的快乐与满足促使许晨阳在大一便下定决心——要将数学研究作为此生的职业。

“大学数学要有趣的多,深刻的多,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觉得如果可以的话,这辈子的工作大概就是数学了。”所以,当身边很多同学选择从事在社会里更热门的职业时例如金融业时,当数学家作为职业在社会上并广泛被人了解时,许晨阳依旧选择遵从了兴趣的召唤,因为他忠于自己的内心:“我喜欢数学,对我而言,没有什么职业比这更理想了。”

在本科学习阶段,许晨阳第一次接触到代数几何。尽管代数几何早已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当时它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期,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然而,这些因素都无法阻挡许晨阳对代数几何的好奇。“第一,我喜欢做几何;第二,我对代数方法感兴趣。所以便确定将代数几何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明确学术兴趣所在的许晨阳,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索代数几何的奥秘,决定出去看看。

在北大完成三年本科学习和两年硕士学习之后,他选择奔赴大洋彼岸,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他的学习和研究。

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许晨阳师从著名的世界级代数几何学家János Kollár。Kollár在数学圈里是公认的对人严厉且要求很高的教授,这样的境况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多有纠结,但对于许晨阳来说,他的原则很简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风险,但我知道最后让我做出选择的还是兴趣。选择Kollár,是因为我喜爱他研究的方向。”

时间证明了遵从内心兴趣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适合的,在Kollár教授的影响和指导下,许晨阳扩展了数学视野,形成了把代数几何这个庞大领域视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观念,并获得了在代数几何领域里寻求基本问题的洞察力;这些对代数几何这门学科认识的提高构成了他后来研究的基础,并且一直激励他不仅仅满足于普通工作,而是向具有根本性的重要问题发起进攻。

从容应对不安全感

许晨阳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维代数几何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他证明了对数典范阈值的上升链猜想,极大推动了正特征三维极小模型纲领,在对数典范奇点的极小模型纲领中做出突破;他证明了田刚和Donaldson关于K-稳定性定义的等价性,解决了《几何不变式论》前言里关于典范极化簇渐进周稳定紧化不存在的问题,并系统研究和发展了对偶复形理论······硕果累累的学术成就使得许晨阳成为代数几何领域当之无愧的青年领军数学家。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对这位年轻有为的数学家称赞不迭的时候,只有许晨阳自己深知在数学探索之路上必须忍耐和承受的沮丧与失落。

“不论是读硕士期间,还是读博士的那几年,我在数学研究中会常常有做不出东西的沮丧感。其实数学家大多时候都无法推进研究,我现在也时常做不出来,这是数学研究的常态。”

许晨阳身处的常态,其实很多数学家对此也有同样的感受。日本数学家森重文就曾说过:“我想每位数学家都会有明日做不出新东西的恐惧。”确实,时刻的不安全感对很多数学家而言是一种常态,许晨阳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知道该如何从容地应对所谓的不安全感,他知道在数学研究里,虽然做不出东西是常态,但沮丧与失落的心态不应因此成为数学工作者的常态。

“我读博士的第四年没有做出任何成果来,那一年尝试了很多东西,一个都没有成功。但是数学就是这样,当时好几个没有成功的东西后来都在博士后时期做成功了。一些看似没有出成果的探索,可能发不了文章,但是对我的研究其实有很大帮助。数学其实就是从错误当中找到正确的路径,我记得以前有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就是朝着正确的方向犯错误。每犯一个错误就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更近了一步。”许晨阳微笑着说到。

的确,面对做不出东西的研究常态,许晨阳始终能够以从容淡定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去应对,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他能够在别人看不到的沮丧和失落之下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代数几何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因为,他从未放弃,从未惧怕不安全感,自始至终,从容应对。

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家

2012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揭晓,许晨阳作为第一批入选的人才,获得了回到北大工作的机会。而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学生时代,他便立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帮助中国建设自己的代数几何学派,回到北大无疑是实现其心愿的最好契机。

“我从事的代数几何方向是中国数学做的不太多的方向,我当时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来建设这个领域,希望能够让中国在这个数学研究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与突破。所以一直想回来,只不过没想到机会来得那么快。”

在很多人看来,如果选择留在国外,许晨阳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学术资源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当“青年千人计划”揭晓之后,许晨阳便给很多同在美国的优秀数学家朋友写了一封邮件:“我本周已从犹他大学辞职,并将全职回国。”平静简短的话语显示了许晨阳对于回国的坚定信念,却在朋友中激起了千层浪,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在许晨阳看来,这是他最好的选择。

许晨阳不仅自己回归母校任教,还鼓励许多同样在国外的中国青年学者回国发展。

他说:“当遇到那些仍然在国外、犹豫是否应该选择回国的青年学者的时候,我总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回到祖国,不仅仅不会影响自己的研究,很多时候还能做出更好的更有创造性的成果。而这种在自己的祖国做出优秀工作的成就感,是其他任何感觉都不能取代的。”

回到中国、重返北大的这几年时间里,许晨阳一直致力于培养大批热爱数学的优秀人才,从而推进中国代数几何的研究进程。

他相信,北大学子中会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数学家,而中国数学的未来需要他们。“我对北大最有感情的是北大的学生。我一直觉得北大学生的质量很高。他们应该享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机会。我一直相信,在北大愿意做数学的学生,如果都能得到很好的指导,在最后都能坚持下来,那我们是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很多很好的数学家的。”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许晨阳自全职回国工作以来,在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积极开设前沿课程,指导学生,组织会议和讨论班,为北大乃至中国代数几何学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未来,他将继续以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为工作平台,把代数几何的影响力和价值不断辐射扩大出去。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培养和促进更多人为中国代数几何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即便当今的社会愈加浮躁,即便越来越多的人只知追名逐利,但许晨阳始终告诫自己要忠于内心,而他也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数学,对待整个生活,正如他所说:“我现在做的就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可以很专心地享受工作给我带来的乐趣,我觉得这是最难得的。而且这种自由我想也是在别的行业中很难找到的。坚持下来以后,我愈发的发自内心认为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生活方式。从选择做数学到今天,我一直并且仍然觉得这是在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选择之一。”

许晨阳

许晨阳,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江学者。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获得者。2017年6月15日,获邀作为邀请报告人参加2018世界数学家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