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为一段恐怖组织视频,土耳其再次封禁脸书、推特,但一家中国人创办的新闻类APP却意外用户激增。GüNDEM,中文翻译“话题、议程和热门”,目前日活已经接近100万,成为土耳其“增长最快的内容聚合媒体平台”。
“其实我们也会提心吊胆”,12月28日,当和观察者网聊起这事儿,创始人艾地哈木·阿地力道出了心声,不过,尽管承认困难和挑战重重,他却更愿意谈战略、能力和愿景。
艾地哈木·阿迪力(左三)今年8月在德国考察
“我们成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核心是‘三个尊重’。尊重用户,尊重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商业环境。”艾地表示,他特别反感一些人说“占领XX国家、打败什么人民”,“我们不觉得是在抢占土耳其市场,而是服务好这个市场和这里的人民。”
这也让他格外赞同中国近年来在处理海外敏感问题时采取的“尊重当地人民”的立场,“这是一种智慧和自信的表现。”
谈到在土耳其的发展,艾地坦言,土耳其当地的大媒体已经转战移动端,实力雄厚,但自己的企业也有独到之处,“我们站在中国巨人的肩上”,“在高新互联网科技方面,中国技术全球领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理念和变现手段早就百花齐放。全世界很多地区还没有想到过东西,在中国已经经历过长期的竞争和完善。”
艾地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懂五门语言,尤其喜欢历史,“中国史、东亚史、欧洲史,我基本上看了无数次”,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也是出于一种“历史使命”。“我是中国人,又是少数民族。我懂汉语,又懂土耳其语。我还恰好还在从事中土两国的商业交流。”
说起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艾地也总结起了感受,“中国的B2C(对消费者 )产业在海外的存在感很低。但随着产业升级的进行与国力的上升,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地位会慢慢改变。”
而在B2B(对企业)的领域,艾地认为,中国的高铁、核电、水利、公路、电网世界闻名。土耳其的高铁是中国建的,中工、中铁、哈电、工商银行在当地都很有名,“这只有做得到或者做不到,其他的国家根本做不到,也就不用比较了。”
除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最好的内容服务,艾地还有另一个目标。他发现,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总伴随着媒体的保驾护航,但“中国的国力和目前的媒体实力却并不匹配。”
“你可以说我们有一些‘骄傲和傲慢’,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愿意肩负这个使命,用我们的技术、文化、理念,去促成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影响力。”
观察者网:艾地你好,我们先从你的北大学霸经历聊起吧。听说你懂七门语言?
艾地:是五门(笑)。首先我本来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长大,像哈萨克族他也会说维吾尔语,反过来也一样,我这一出生就会两门语言了。我又是上汉语学校,从高中开始学习汉语。我本来喜欢学习新东西,英语、德语、土耳其语也学得很用心。另外,我父亲算是新疆最早一批到北京上学的大学生,他也经常鼓励我多学几门语言。
观察者网: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或者有意思的事吗?
艾地:最难忘的事儿应该是在高中吧,我复读了一年。当时在昌吉住校,可能我的个性也比较突出,比较“不会做人”,然后就被孤立了。严重的时候,每隔一两天,就有五六个同学来欺负我一下。那段时间非常孤独。
但你也得活着呀,得想办法开心地活着,还不能影响学习。所以那段时间我就是各种想办法坚持下去,不断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到最后,还算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吧,考上了北京大学。
现在我觉得,未来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恩赐,能够享受并利用好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长。当时我才十七八,什么都不懂,所以也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非常地支持我。
我记得有一次跟同学们吵架了,那次真的忍无可忍,就跟母亲打电话说不想复读了。我妈当时就说,艾地你是个男人,你如果说你不复读了,你当初考到哪里,我作为一个女人我能帮你搞定,你也不要废话。但是,如果你这次作了这个决定,那就是放弃,你是真的要作这个决定吗?
当时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暂时挂了电话,两三分钟后,大概冷静下来了,我回电话说:“妈,你别管我了,我继续在这儿搞。”
艾地父亲拍摄的照片:艾地与祖爷爷,这张照片曾在新疆克拉玛依的一场摄影比赛中获得金奖
观察者网:你当时是怎么样想到去土耳其去创业呢,对于大多数人,土耳其还是比较陌生的,可能更多是在国际局势动荡时才会去关注。
艾地:这个问题特别容易被问到,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对土耳其还是不太了解,甚至可能也不太愿意去了解吧。
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土耳其的突厥文化、语言,跟整个中亚,还有新疆的西部,都有一定的相似度。对于新疆的少数民族来说,它没有那么陌生。
第二个原因,我在2013年时曾与土耳其有过合作,给一个外包商工作。所以,我们并不是凭空就去了土耳其,一切是水到渠成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再简单地说一下,有些公司和创业团队,他们更多是一拍脑袋就想去做一件事,但事情的发展,有时更多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这样成功率更高,努力也不会沦为无用功。
此外,我在去土耳其之前去过日本、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韩国美国市场太成熟,能做的不多。而土耳其的网络环境、人文和政治环境都比较开放,也比较世俗,更加愿意去接受一些新鲜的东西。
观察者网:听说你之前也做过一系列产品,怎么会想到做“今日头条”?
艾地:我们一直在试水,哪怕一些数据并不理想。之前跟土耳其电信合作过软件商店,也做过土耳其版91软件商店、土耳其的好123、美团。
当时做着好123,它是各种网站的分发渠道。我们就想,能不能把一些内容,比如说笑话啊、新闻呐,文字啊,也放到一个网页上。其实很自然。
除了产品的形式,我们在变现的手法上也在不断尝试。从今年11月开始,我们已经启动了一个变现战略,大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做到每天2000美金。明年三四月,希望做到5000美金。六七月,希望做到一万美金。这也是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希望能达到流水1亿。
艾地提供了公司11月6日-12月29日的每日变现增长趋势,因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已被隐去
观察者网:目前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你认为有哪些原因?你们是怎么拿到当地80%的媒体版权的?
艾地:我们的成功原因非常复杂,但核心是“三个尊重”。尊重用户,我们进行了多次线下访问,获取用户需求。尊重当地法律,比如签署了80%左右的媒体版权。最后,尊重当地的商业环境。
我曾在一些“出海”群里看到什么“占领XX国家、打败什么人民”的说法,对此我很反感。我们不觉得是在抢占土耳其市场,而是应该服务好这个市场,和这个地区的人民。
拿到版权的原因也很多,首先还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会和合作方进行非常充分的沟通,说清楚我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和未来契机。
另外,我们的成功之处也在于能把竞争对手转变成为合作伙伴。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核心机密了。
观察者网:目前你的产品在下载排行榜上仅次于推特,成为了土耳其“增长最快的内容聚合平台”。你们离土耳其最大的新闻类APP距离有多远,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艾地:我们永远希望成为最有价值的内容聚合平台,但“最大”的定义千差万别,可以是用户数量、使用时长或者转发数量。所以这个词很难有效定位我们的价值。
土耳其的几大媒体都已经从传统纸媒转向了移动端,它们长期耕耘,有深厚的用户基础,还有更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而且都有10亿美金的估值。我们不谈“最大”,也是想尊重这些媒体。
但是我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是发展最快的。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最有价值的”聚合类资讯平台。和本地区的传统媒体相比,我们有三大区别。
第一,在高新互联网科技方面,中国在第一梯队,技术全球领先,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
第二,我们背靠中国,深刻了解中国市场百花齐放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和变现手段。比如视频直播、今日头条风格的广告、问答栏目。全世界很多地区还没有想到过东西,在中国已经经历过长期的竞争和完善。
第三,土耳其地跨两大洲,我们的扩张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