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校友专访】热血创业,情系教育——彭智文

来源: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友会 时间:2017-03-20

 

彭智文:热血创业,情系教育

彭智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11级理学硕士,曾任南燕自行车协会会长,深圳大学城赛艇队首任队长,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美丽中国”项目两年全职支教老师,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点亮眼睛”西南区项目负责人,“极边小蜜人”腾冲农腾商贸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腾冲农腾商贸有限公司在腾冲市委团委的推荐下参加了2016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最终“极边小蜜人”获得云南赛区初创组金奖。现就职于深圳金证股份公司的金证学院。

IMG_1574

彭智文自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美丽中国”,来到腾冲界头永安明德小学教授四年级数学并担任班主任。“美丽中国”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所创办的支教项目,其宗旨是“让所有中国孩子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在两年时间里,彭智文担任过数学、信息、体育、美术等科目的老师,在界头镇新教师“扬帆起航”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12)。除此之外,彭智文还发起并组织了多项活动,包括:“童梦-睡前故事”项目,让寄宿的孩子能在晚上听着故事入睡;组织面向近500名当地老师的第一次保山市支教老师项目交流会,被地方媒体广为报道,获当地教育局的肯定 ;组织第一次腾冲地区支教老师的内部会议,直接促进了支教老师的内部融合与交流。2015年3月创办腾冲农腾商贸有限公司,创建了“极边小蜜人”品牌。经过一年的发展,该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金奖。彭智文在创业初期引入了众筹模式,旨在依靠大众的力量,对山区的孩子传播爱的关怀。彭智文在众筹网上发起的“因教育因孩子而产生的蜂蜜”项目,在短短十天内就筹集了54960元。

IMG_1575

采访实录

您一毕业并没有加入就业洪流,而是选择去云南支教。促使您做出这一选择的缘由是什么?

缘由是喜欢,第一次看到招聘信息的时候,都不敢多看,觉得多看一眼就是一种承诺,所以触动内心的一根弦了。很难说清楚那感觉,所以归咎于喜欢。这次实践,获得的最大收获是自己内心的安宁,很想去做一件事,然后非常努力付出之后的那种安宁。很庆幸自己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假如时间倒流的话,我依旧会这样做。

您觉得支教过程中参与的最满意的活动是什么?

我认为是发起的“童梦-睡前故事”项目。这一项目主要分四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用手机在学生宿舍门口播放故事,了解学生及老师的反馈,调查学生需求,观察讲故事的效果。第二学期,构建睡前播放故事的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 ,寻找资源为学校安装电脑和喇叭。第三学期,组织讲故事比赛与写故事比赛,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产生好故事和讲故事能手 。随后,组织上述比赛获奖学生去上海莘城学校交流,在莘城学校完成学生讲故事的录制,促成两校的长期合作。第四学期,通过众筹,筹集资金三万元,将“童梦-睡前故事”项目推广到7所学校,共影响到4000多名当地寄宿小学生。

云南当地政府部门对支教及教育是如何看待的?

云南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纯朴而有意思。短短一个星期,纯朴的他们会说:“我们是朋友,别客气。” 在这里负责小学教育的领导曾经和我们一起吃饭,聊起他对于支教的个人理解。身为一名曾教过小学的老师,他对小学教育看得很远,觉着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内心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并且注重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基于此,我对此领导的敬佩之感增添好几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他的理念是先进的。地方上的领导还给学校的孩子们买了好多的玩具。正因为有这样的领导在,我们这些被认为“思想层次高”的人在当地倍受关照,同时也倍感压力。这也激励着我们时刻想着为提升当地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南当地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如何看待的?

支教期间,我经常进行家访。最大的感受就是,父母不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靠老师,通常也只关心成绩。我不认为在小学是去拿高分的,而是要培养些好习惯。相较于家长,老师的工作只是辅助,父母才是陪伴自己孩子时间最多的人。因此我经常给家长们做思想工作。

当地的孩子对学习是什么样的态度?

我感觉当地的孩子对于学习有错误的认知,自尊心过强。有的小男孩很聪明,可是因为犯了错,老师当着全校学生的面批评了他,便从此一蹶不振。有的看到别人辍学出去打工,赚了一点钱,自己便跟着辍学,出去工作,然而并不能挣多少钱。他们都没能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断送了他们的读书之路。

能否谈一下您自身的支教体会?

支教第一周节奏太快,大概上了20堂课,全是各种临时准备。第一天晚上得知自己同时兼任班主任,激动地难以入睡。接下来的几天,都是手忙脚乱的忙完了一切。到了晚上精疲力竭,时间往往是在去接着备课还是去休息的纠结中流走。到了第二天,又开始重复紧张的准备。如此周而复始地度过了第一周。

支教一开始,我雄心壮志地为自己列了很多任务,比如总结前一周的工作,计划下一周的安排,完善班级管理,完善激励学生学习的计划,统计学生问卷信息,进行家访,拜访各位当地老师,备好下一周的课等等。但事情往往进展缓慢;周末自己偶尔会出现睡不醒的状态。周天一过,明显便有焦虑感,无法放慢自己的步伐。“累了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不要加油!”我是这样告诫自己的。

就支教环境而言,我自身支教的环境并非大家想象的恶劣。第一天到这地方的时候,衣食不缺,还有领导关心。但是细想下,支教不是一定要把自己丢到荒山野岭,教孩子的同时还要刻意地苦心志,饿体肤。我认为,面对任何一个迷茫的孩子,我们能够为他们指路就是支教。

支教要做好其实很难很难。虽然支教是去支持当地的教育,但老师支教时间往往都不会很长,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影响当地教育,尤其是成绩。 虽然大家努力教学,但是有时我们就是无法赶上当地老师在考试成绩上的步伐,甚至落后一大截。我们认为支教传播的是先进教育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分数的提升。但是当大家都为考试成绩焦头烂额的时候,这种高于成绩、高于温饱问题的“高级事情”可能就被忽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支教就是失败的。失败与否,要看最终教育出来的学生。我们怀着各种理想主义去奋斗着,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努力着。努力教学育人,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期待我们的学生们能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您觉得应该如何做好公益支教?

做好公益支教,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我的做法是不给地方添麻烦,努力融入他们。公益支教,从机构的角度来说是缺人,从奉献的角度来说是保障,从地方上来说是水土服不服的问题。教育是个长期的事情,应该做好持久的准备。

您在两年支教生涯结束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云南与合作伙伴合伙注册了腾冲农腾商贸有限公司,能否介绍一下所创办的公司的情况?

我们创建了“极边小蜜人”品牌,主要帮助当地人销售蜂蜜。腾冲农腾商贸有限公司由来自北大、清华、哈工大和留德硕士的支教老师于2015年3月发起,5月创建。创始团队希望通过创建农产品品牌,把地方的好产品卖到大城市里,以此增加村里农户收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极边小蜜人”品牌的运作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出售蜂蜜等地方农特产品。经过一年的发展,该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金奖。2016年,公司引入地方优秀合伙人,我们希望当地人来运作公司和品牌,使之成为真正的地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