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北大光华MBA校友,北京金冠方舟纸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这个人就有点认死理儿,只能专注做一件事,顾多了我也做不好,”说起自己一直做了二十多年的纸业,朱勇笑呵呵地这样自我评价道。而也就是因着这种“认死理儿”的执着劲和“做一件事”的专注力,让二十多年前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在北京城里站住了脚,也让这位总是自我戏称“纸贩子”的北京金冠方舟纸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勇在纸业的蓝海里稳驾方舟逐浪前行!
纯粹的创业者
“虽然干了二十多年了,但我觉得自己一直都还是个创业者,一直还在创业阶段。”步入知命之年的朱勇依旧有着年轻人的豪气,“我认为我们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三十年,我现是在还在往前探索。”其实早在朱勇进入纸业之初,他就写好了企业三十年的发展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为企业的发展做着规划,料想到随着行业发展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也在谋划着如何应对价格战……踏准了行业的发展节奏,对企业的未来充满远瞻感,朱勇似是天生的企业家,而说到这朱勇总会反驳“没有谁天生怎么样,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走,都要靠自己去学、去想。”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如今企业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朱勇自身过硬的领导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纯粹的创业者,朱勇几乎没打过一天工。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还是毕业包分配,但他毕业后却放着铁饭碗不端,直接走上了创业之路。谈起动因,朱勇坦言“穷啊,想多赚点钱,拿工资太死板。”就这样,当年这位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毕业后“为生计所迫”开始了他在京城的打拼生涯。刚开始是倒腾录音设备,后又转行做家电经销,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有了一些积累的朱勇瞅准时机毅然进入了纸业,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成立北京金冠方舟纸业物流有限公司,而90年代末正值纸业“黄金发展”的开端之年,金冠方舟用了短短4年时间便稳坐北京市场份额第一的交椅,2006年后更一跃成为了华北市场最大的纸张代理商,从此稳居华北纸业市场的头冠,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民营纸业经销商。
在虚拟经济勇立潮头的时代,创业尤其是做实业的难处可想而知。创业初期,朱勇公司的账上从来没超过20万的现金,但困难无法阻止朱勇的前进。凭借超乎常人的坚持力,朱勇带领团队开拓创新,大胆喊出并实现了“要多少给多少,要多快给多快,要多大给多大”的企业口号。时至今日,中国每年TOP10的畅销书有7本由金冠方舟提供的用纸解决方案;北京市场65%的杂志由金冠方舟供纸,金冠方舟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纸老虎”。
如今已是天命之年,回想起自己走过的创业路,朱勇并不避言其中的艰辛 “创业这件事情,没经历过的人真是不知道,真是难上加苦,百般磨砺。有时候苦得撕心裂肺,也会被逼的想放弃,但是终归只是个念头。”朱勇虽嘴上说着苦,也总会在说完时带一串爽朗的笑声,带着历尽沧桑后的豪气与淡然。“我几乎都成了研究‘如何不放弃’的专家了,”朱勇打趣道。“大伙都说坚持,但有谁知道坚持的困难和苦恼?大伙都看到了成功,可又有谁知道这背后的艰辛和难熬?”朱勇认为,往往坚持不下去,都是心性坚持不下去,也就是心性软弱了。心性的问题是解决支撑的问题,要找到内心的支撑,想清楚自己坚持下去换来的是否会有价值。“我坚持这么多年来的结果就是目前我的公司在国内属于行业第一的位置,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朱勇笃定地说。
真诚的生活家
从初入纸业的创业菜鸟,到担任中国工商联纸业商会副会长,到成为首届中华蔡伦奖新锐人物,朱勇一直将提高行业效率,推动行业发展作为自己的初心。他认为,从造纸厂到印刷厂的过程,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而朱勇带领金冠方舟在做的就是要改变这一问题,致力于建设一条纸业的“高速公路”,打通造纸机到印刷机间的通道。朱勇觉得这才是创业的价值,是有意义的事情!
在采访中,朱勇也反复提到“价值”“意义”,这不仅是他对待事业的信奉与追求,也是他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人问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自己没想着赚多少钱、成为拥有多少财富的有钱人,我最想要成为能办点实事的人,能做一份事业的人。”房地产热潮中,很多人劝他进军房地产或是倒腾几套房子大赚一笔,他总是“傻傻地”拒绝。“倒腾房子是挺赚钱,但我觉得意义不大,而且劳心费神,我不想这样。”
不炒房,不炒股,省去了很多烦扰与应酬,也让朱勇得以在工作之外用心经营生活。听场音乐会,打几杆球,跑几圈步,读几页书,拍几张照……外表看上去颇为粗线条的朱勇在生活里倒细腻起来。他尤其喜欢摄影,时常背上相机去旅行,通过镜头感知着这个世界,也用镜头对这个世界言说着自己的心思。除了自己摄影,他也喜欢收藏摄影作品,他选择藏品的标准也如他这个人一般纯粹,在《中国摄影》杂志对他的专访中,他讲道,“我不收PS过的东西,那些很容易互相拷贝。我也不喜欢专门为拍卖而创作的作品,这样的急功近利很容易看穿。”
除了在自己的生活里做一个真诚的生活家,作为全公司的“老大”,他也在公司里向自己的员工传播着积极真诚的生活态度,营造着其乐融融的金冠大家庭。
作为领导者的朱勇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个性率直、幽默可亲的他是个十足“贴心”的领导。他想员工所想,乐员工所乐,以提升每个员工的生活质量为员工满意的标准。当下属犯错误时,朱勇从不选择训斥的方式,即使职业经理人决定对员工进行相应惩罚,朱勇也总会给员工一个亲自申辩的机会。“一个成功的老总是要予人幸福的,领导者不能仅看到宏观的企业,还要看到构成宏大企业的每一个个体,看到他们的需求,他们的追求。”朱勇真诚地说道。
在2016年底的北大光华MBA分享会上,朱勇作为嘉宾发言,面对台下众多年轻的创业者,他没有长篇大论创业经,而是和他们探讨起人生。他觉得要想创业得先摆正好心态,浮躁的心态是创业路上的大敌。“Business不是Busy,而是ness,谐音便是‘意思’,我提倡有意思的创业,愉快创业。要创业就愉快的创业,不创业你就愉快的生活,其实愉快生活就是人生目标。”
朱勇谈起创业时,更多的是一副淡泊潇洒的神态,这份豁达也来自于他敢于放权,敢于取舍的创业经历。回想起数年前,金冠方舟第一次聘请CEO、自己退居幕后,称谓从朱总变为朱董的时候,朱勇记忆犹新,“来到办公室坐定之后,不知道应该干点啥了。隔壁会议室正在开会,我觉得心痒痒但是又不能推门而入。说老实话,把企业交出去,我是不放心的,但我在行动上坚定地支持职业经理人,放权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对于习惯了忙碌的朱勇而言,突然闲下来还有些不适应。但很快朱勇发现,自己有了大量的时间阅读、观察、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事外,反而看得更清了。”
说到敢于取舍,朱勇有着一段忍痛割爱的经历。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兴起,朱勇也算是赶了风潮,“我当时投资5000万做了一个‘涂书网’,俗话说:‘无论是什么时代,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我当初也是踌躇满志,以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事业方向。”但理性思考之后,朱勇还是把项目卖掉了。他觉得太耗精力,他总是带着点中原人安土重迁的思维习惯回到原点去思考,“我觉得我还是想做纸业,做我的老本行,不想左顾右盼,我要在当前领域真正做出价值。”关掉“涂书网”的朱勇虽带着一丝遗憾但也生出一种幸福感,朱勇说,那种感觉就像方舟沿着航线,一直朝着目标方向前进,虽然中途有些风浪,但前进的方向依旧回得来、看得清,而且这过程中你还有闲情逸致看看风景。
热情的求知人
除了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朱勇也一直走在求知路上。创业二十余年的朱勇繁忙之余一直没有离开课堂,他在北大光华读完MBA又读EMBA,也经常活跃在国外名校的各类课堂上。
中年重返校园的朱勇特别珍惜课堂时光,他是班上数得着认真、勤奋的同学,工作再忙也不愿缺课,总是早早来到教室,坐在头排,认真听讲、做笔记。朱勇说,长时间离开课堂,自己就会觉得有些慌,不知道自己是在忙啥。而回到课堂,像是给自己做归纳沉淀,能让自己的心定下来。“但读书也切莫太功利性,”朱勇拿自己的感受来举例,“我当时学完也没感觉多大用处,但随着企业发展,突然就有那么一个时候我意识到,哦,原来这就是我在课堂上学的内容啊!”
怀揣“北大梦”来到燕园,从此朱勇便好像再也没有离去。虽然已经毕业十余年,但燕园却深深存在朱勇的人生印记中。他目前任北京大学MBA校友会的副会长,与众多光华校友一起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朱勇本就是个特别有想法、有见地的人,在学院MBA项目改革中,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特别热心地给出建议。北大光华MBA联合企业打造的整合实践项目便是由朱勇来主要牵头负责。整合实践项目作为一项体验式的必修课是由MBA同学组成小组,在光华教授的指导下,深入企业执行一个具体的商业项目。整合实践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助益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MBA同学从课堂理论到企业实践的落地。整合项目推出后收到MBA学生及参与企业的良好反馈,也让人们看到国内MBA教育的新方向。“真正的学习不单是走概念,更是要实践,这样才能创造价值。”谈到整合实践项目朱勇颇为自豪,“我觉得自己现在又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