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大多有关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成果都是面向图书馆界的,他们热衷于关起门来在“圈里”玩。不在界内的广大读者却往往与之无缘。然而图书馆面对的应该是天下读书人,服务的是社会各界民众。本期,吴晞校友就为我们带来他的著作《清话书林》的序,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圈子”是没有“界”的。
图书馆学是一门学科,图书馆工作是个专业范畴,从事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人,统称之为图书馆界,或称图书馆圈子。
但图书馆面对的是天下读书人,服务的是社会各界民众,这个“圈子”要大得多,也可以说是没有“界”的。
现今大多有关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成果都是面向图书馆界的,热衷于关起门来在“圈里”玩。不在“界”(内)的广大读者却往往与之无缘,而他们本应是这些成果的最终受用者。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如同演员有技艺却不对外公演,只是忙于请同行专家评分。
这样做的结果,首先是社会各界读书人的损失,使得他们无从知晓并享用自身的文化权利,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人人得以共享的丰富公共资源。同时也是图书馆从业者的损失,使得他们的努力及成果不为世人所知,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人们心目中常常处于不明不白、不尴不尬的地位。且不说引车卖浆者流,就是某些主管部门的领导,也经常搞不清图书馆和书店有何区别,以至于莫名其妙地要二者“联合经营”。
也怪不得图书馆界诸公,他们的研究成果首先和功名有关,而不干普罗大众的事。实际上所谓“学界”大多如此,我自己也不能免俗。多年前我曾译过一本《西方图书馆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后似乎还颇受欢迎,但我翻译此书的动机之一却是为日后评定高级职称扫除障碍,因为我当时供职的北京大学规定有译著出版者即可豁免外语考试。
然而我一直坚信,图书馆是属于大众的,是属于天下读书人的,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归根结底要服务于广大读者。要让普罗民众了解图书馆,乐于并善于利用图书馆,是图书馆学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我亦曾多年为此而努力。早年曾写作《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一书,就戮力践行的结果。卸任行政职务后,多了些余裕,少了些压力,也不再为功名所累,于是尝试实现这一夙愿,先后撰写了《斯文在兹》(海天出版社,2014年)和《图书馆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这两本面向普通读者的书,还写下诸多宣传介绍图书馆、倡导读书的通俗文章。
本书就是这些“另类”文章的择优集合。此外,我还将历年来撰写的部分学术论文作了“非专业化”的删减改写,去除专业性的阐述和繁复的引证,努力使之生动明白,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这次也收入了此书。每篇文章均注明原文出处,使有意“深究”的专业人士可以由此而考镜源流。全书分为五篇,每篇中的文字尽量按照逻辑顺序编排,读之不致有支离破碎之感。
书名《清话书林》,陶诗“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唐诗“恋君清话难留处,归路迢迢又夕阳”,均可为其出典,但本书的题名直接取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关于叶德辉和他的《书林清话》,本书中有专文介绍。“书林清话”的意思就是书的故事,或是有关书的风雅之谈。因此本书的主旨恰如副书名所表述,就是“图书馆的故事”。
希望各界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图书馆的故事”,熟悉图书馆,喜爱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掌握图书馆,以丰富每个人的读书生活,同享游历“天堂”的快乐。是为至盼。
人物介绍
吴晞,198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历任北京大学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文化部图书馆司文献资源处处长。1998年至2012年任深圳图书馆馆长,现任深圳市图书情报学会名誉理事长,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公共图书馆》主编,《中国图书馆学报》编委、副主编,公共图书馆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