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I Do基金李厚霖:公益需要以创新方式营造“参与感”| 校友风采

来源:北大光华校友会 时间:2015-12-08

李厚琳

12月1日晚,“2015环球风尚?年度盛典”在京圆满落幕。据悉,此次盛典由人民网、环球网联合主办,旨在探索“让公益时尚起来,让时尚公益起来”的公益创新之道。经由联合国和平使者珍﹒古道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新周刊》社长孙冕、《时尚江湖》创始人瘦马、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和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所组成的评审团评选,最终甄选出李厚霖、海清、陈明、林保怡、延参法师、李光洁、邹市明等10位年度“风尚领秀”公益人物。

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I Do基金创始人、北大光华EMBA校友李厚霖因其对慈善公益的持续投入与不断创新而获此殊荣。他在发言中谈到:“公益需要以创新的方式营造出更强的‘参与感’,公益与时尚是非常契合的跨界组合。借力时尚易流行、易传播的特点,可以影响更多人参与公益”。在随后与环球风尚的对话中,李厚霖分享了更多对于公益的理解。

1、您是如何理解公益的?

李厚霖:在互联网思维冲击下,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当然也包括公益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如果说“授人以鱼”是公益1.0模式,“授人以渔”是公益2.0模式,那么“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并形成社群的开放式公益模式”就可以称之为公益3.0模式。近年来,通过与京东合作发起“情系阿里,水车行动”公益众筹活动,招募志愿者陪伴困境儿童参加公益跑活动等等,I Do基金一直在致力探求持续长久的慈善公益模式。众筹是最近两年基于互联网兴起的公益创新模式,其开放性,互动性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我相信,随着公益模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将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之中,在“共创”、“共享”的社会大环境下,“全民公益”时代很快会到来。

2、什么原因促使您成立了I Do 基金?

李厚霖:在成立I Do基金之前,我做慈善的方式还比较传统,只是凭着想要尽我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想法在做,形式也比较单一。改变源于“5·12”汶川地震,当我带着医疗和生活物资赶赴现场,亲眼看到灾区的惨烈景象时,我意识到汶川需要的援助是广泛而持续的,只有以专业的平台、严谨的管理、高效的工作覆盖更多受难者,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下,I Do基金应运而生。我们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可以系统、规范、持续地帮助到更多身处困境的人。

3、“I Do基金”与“I Do”品牌同名,有何寓意?

李厚霖:企业做慈善、做公益,一是要回馈社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是体现企业价值观、提升品牌的需要。十年前,我们创立了情感珠宝品牌I Do,八年前我们创立了I Do基金, 二者在情感理念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为了爱,我愿意”为情感内核,通过品牌和基金平台共同的影响力,向更多人传递‘爱’的正能量。例如,“I Do基金”和“I Do”品牌联手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哈尔滨五个城市发动了500对情侣参与“I Do幸福林,为爱种希望”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公益反响。

4、I Do基金在项目运作方面是怎样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

李厚霖:为了能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I Do基金从建立初期就致力于专业化的运作,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从项目选择、运营,到资金流向、财务开支等各个环节,均完全遵循中华慈善总会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8年来基金的健康成长与运作,逐渐步入了国际化、专业化的企业基金运作方式。

在项目选择上,则首先由I Do基金经过长期、大量调研以及实地考察后,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确定。电脑教室项目、梦想课题、西藏行、I Do幸福林等项目都是这样诞生的。

5、在您看来,目前大众对公益的认知度如何?

李厚霖:以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做公益、做慈善就是捐钱。近几年,人们对公益慈善的看法有了改变,参与形式也有了很多突破式的发展,物质捐助、参与众筹、爱心陪伴、捡拾垃圾、购买公益商品等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公益不分大小,而在于行动和付出,还有很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做公益,这些都是对正能量的弘扬。

据了解,I Do基金成立以来,在李厚霖的亲自带领下,I Do基金团队八赴西藏贫困地区,累计捐助物资金额已超过1000万元,对26000名儿童实施了生活、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援助, 先后举办了“汶川新家庭计划”、“爱心西藏行”、“天边小学计划”、“I Do幸福林”、“特殊儿童救助计划”、“爱心妈妈献爱行动”、带盲童“看”世界等等活动,其中很多都是坚持多年的长期项目。I Do基金以专业的基金运作方式,探索出了物质捐助和心理关怀并重的新型模式。

光华情怀:百战归来再读书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爱学习和擅长思考的人。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校友,李厚霖在多年的实践闯荡后得以系统的学习工商管理知识,关于对自己再度进入大学深造学习,他曾在接受《光华校友》杂志专访(点击阅读 光华校友:钻石人生 明心见性)时说:“接受这些中国经济界最顶级教授的观点和思想,会产生很多碰撞,而这些碰撞对个人和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而他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找到了“组织”—光华同学圈:“这个圈子非常特殊,因为大家彼此有太多共同和交融之处,就像一个知己圈,总能聊到一起。这个圈子真实,不虚伪,大家可以在微信群上晒孩子旳照片,也可以说企业治理遇到的问题,甚至包括一些不着边的话题,去旅行了,去比赛了,都可以非常轻松地放上去。在这个圈子里,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进去之后,自然而然地每个人都放下了,大家都一样,非常纯粹。在这个圈子里,我找到了人生的知己,导师,也找到了一个允许我活出最本真一面的避风港,所以我很感激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