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严纯华院士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时间:2013-12-02

11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召开研究生院全院大会,宣布严纯华院士出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朱善璐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陈十一主持。副校长、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仰麟和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郭海等出席了会议。

首先,王仰麟回顾了自己在研究生院14年的工作经历。他感谢学校领导的长期指导与帮助,感谢研究生院各位同仁的理解和支持。他表示,正是这样一支团结奋斗、业务能力强的团队与各院系的老师们一起,共同实现了北大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希望新一届研究生院领导集体能把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带上新的台阶。

严纯华表示,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王仰麟及研究生院全体同仁为北大研究生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北大研究生教育事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基础。他深感责任重大,表示要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做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团结同事、服务师生,不辜负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尽最大努力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陈十一代表研究生院感谢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与信赖,选派严纯华院士担任常务副院长,同时感谢王仰麟在研究生院工作期间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他表示一定会带领研究生院全体员工,坚持“国际视野、国家目标、创新素质、优质品牌”的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创新是灵魂、质量是关键”的培养理念,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开拓创新,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善璐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和王恩哥校长向研究生院全体员工和全校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敬意与感谢。朱善璐提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历届研究生院院长和常务副院长带领大家一代一代接力前行,取得优异的成果,很好地完成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任务。严纯华院士出任新一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表明了学校对研究生院队伍建设的重视,希望严纯华院士大胆工作,尽快实现顺利交接,发挥北京大学传统优势,提高质量,形成特色,带领大家走出一条符合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道路。朱善璐强调,北京大学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北京大学的学生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规范的职业操守。朱善璐要求研究生院积极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强北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奖助体系改革,完善学位体系,加快学科调整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发扬研究生院工作扎实、敬业、专业的传统,团结一心,继往开来,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表率。

严纯华院士简介:

严纯华,男,1961年1月生于上海,汉族,江苏如皋人。1982年7月、1985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2月起留校工作,先后任化学系讲师(1988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2年),长江学者(1999年),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被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11月出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严纯华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对我国稀土分离工业发展和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稀土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严纯华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2011年,第一完成人;2006年,第二完成人)和三等奖(1987年,第三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第一完成人)和三等奖(1991年,第二完成人)。严纯华还获得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首届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0)等多项科技奖励。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目前他是Inorganic Chemistry (ACS)、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Elsevier)、《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 Open (Wiley)等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还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稀土学会、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