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山东北大校友会到临沂平邑县学习九间棚精神,看望慰问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校友。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守兰、副会长毕研挺、监事董之会、常务理事郭炉参加活动。

合影留念
九间棚原是一个没有上山公路、没有水库、没有通电的穷困山村。自1984年12月担任村支书一职以来,刘嘉坤便带领九间棚人在战天斗地、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凝聚成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使之成为“沂蒙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36年来,刘嘉坤带领九间棚村脱贫致富,使得九间棚成为临沂市首批小康示范村、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刘嘉坤本人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中共十四大代表与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7年8月,时年43岁、已当了13年村支书的刘嘉坤,为了更好地带领九间棚发展,来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求学。他自小爱学习,5岁就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可当年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直到11岁才进入一年级学习。来到北京大学后,刘嘉坤师从厉以宁教授,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拿出开山劈岭的决绝,一字一字啃,一句一句学,两年“访问学者”,终以优异成绩过关。导师厉以宁教授在刘嘉坤进修成绩登记表上给的指导教师评语是:“该生在进修期间,认真学习,并能联系中国农村经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学习态度端正,关心经济改革。”

1999年1月,北京大学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带领九间棚创造奇迹的刘嘉坤,在北京大学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这个中国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北大进修期间成为北京大学第十次党代会的党代表。
从八九十年代就以刘加坤三字为名,且家喻户晓,为什么现在由“加”改“嘉”?一字之易背后,是九间棚文化水平发展的见证。今年已67岁的刘嘉坤校友说,按辈分应该是嘉字,因为难写,过去户口登记时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就给写乱了。他从北大学习回来后,下定决心将名字从刘加坤改为刘嘉坤。

副会长梁守兰向刘嘉坤校友赠送《山东与北大》丛书

副会长毕研挺向刘嘉坤校友赠送校友通讯录
副会长梁守兰表示,山东校友会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参观山东省党史纪念馆、参观奋进的山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等活动。这次来到九间棚,既是看望刘嘉坤校友,也是学习九间棚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参观了九间棚展览馆,了解了以刘嘉坤校友为代表的九间棚人奋斗史,再一次得到了党性洗礼。今后校友会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在北大校友中间加强九间棚精神宣传,号召广大校友向刘嘉坤校友学习,在各自岗位上为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刘嘉坤校友表示,欢迎山东北大校友会将九间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和党性教育工作基地,欢迎广大校友前来参观考察、交流合作,希望山东北大校友会越办越好!

校友们参观九间棚展览馆

刘嘉坤校友(右三)与梁守兰、毕研挺、董之会、郭炉、倪妮等合影留念
(撰稿:山东北大校友会秘书处 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