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迎来文化盛事——胡适图书馆正式揭牌。这座由旧祠堂和上庄小学旧址改造而成的综合性文化空间,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主题图书馆、徽商研究研学基地、北大校友精神家园于一体,标志着上庄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迈入新阶段。
百年夙愿终成真,文化地标注新生
胡适图书馆的落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早在百年前,胡适先生便立志在家乡建设公共藏书楼,曾致信亲友表达捐出祖屋、振兴乡教的愿望,但因故未能实现。如今,这一夙愿由北大校友以全新形式落地:通过活化利用古建筑群,图书馆不仅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古朴风貌,更融入现代功能设计,成为传承胡适精神、推动乡村教育的重要载体。馆内规划涵盖图书阅览、学术研讨、非遗展示等多元空间,现有藏书超3000册,未来将逐步扩展至万卷规模,为村民及游客提供知识共享平台。 胡适图书馆在安徽绩溪揭牌打造乡村振兴文化新地标。

多维功能齐绽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绩溪县重点文化工程,胡适图书馆的运营模式颇具创新性。其核心定位围绕三大方向:一是打造“教育+振兴”双引擎,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会、名师讲座等活动,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二是构建徽商研究学术高地,依托上庄镇徽文化底蕴,联合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课题合作;三是凝聚北大校友力量,设立精神家园基地,促进人才返乡支持乡村建设。上庄学堂负责人张永宏在仪式中回顾了项目历时六年的筹备历程,强调图书馆将延续胡适“重教兴文”的理念,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名人效应促交融,两岸血脉共相连
值得关注的是,上庄镇自2016年成为安徽省对台交流基地以来,已接待台湾参访团几十批次。此次图书馆揭牌进一步凸显其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馆内特别设置胡适生平展区,陈列其留学日记手稿复制品及《兰花草》诗作创作背景资料,生动展现这位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家国情怀。正如参访嘉宾所言:“从《文学改良刍议》到‘我从山中来’,胡适的精神遗产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联结两岸的情感纽带。”
多方携手绘蓝图,文旅融合启新篇
本次活动汇聚政、学、企各界代表:安徽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赵国华主持仪式,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邵宏伟、无锡校友会韩韶华、校友代表安然等各地校友代表共同见证。上庄镇政府表示,将以图书馆为核心,串联胡适故居、胡开文墨厂等景点,开发“名人文化研学路线”,推动非遗手龙舞、徽墨制作等传统技艺活态传承。正如当地文旅规划所述:“让每一块砖瓦诉说历史,让每一册典籍滋养未来”,胡适图书馆正成为皖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随着图书馆正式开放,上庄镇将进一步探索“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这片孕育过徽商传奇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