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大连市北京大学校友联谊会在校友企业大连香原溪实业有限公司举办迎新联谊活动。活动通过座谈交流、户外赏秋等环节,为校友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使新校友愉快地融入校友会大家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大连市北京大学校友联谊会会长郭世涛致辞,他表示:“几十年来,从五湖四海来到大连的北大校友奋斗在各行各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大连是老工业城市,有自己的优势。高校是北大校友比较集中的地方,选调生政策也吸引了一些校友来到大连工作。这些年在政府招商引资、招商引智中,校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年轻校友来到大连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校友会提出,校友会来排忧解难。希望年轻校友继续传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在工作中善于领悟,善于向同事学习,为母校争光。”

大连市北京大学校友联谊会校友会副秘书长董学滨主持会议
腊彬校友是2024年公共卫生学院硕士毕业的选调生,目前在普兰店丰荣街道。在发言中表示:我们村里有十几亩酸枣猕猴桃和正在投资兴建的蓝莓基地,。驻村以后真切感受到城乡差距,还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农村现代化是我们未来的重要任务,希望我在驻村这两年能顺利完成任务,为农村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哲学系校友、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徐祥运鼓励年轻校友投身城乡建设,为振兴东北、振兴大连作出贡献。他认为职业选择之后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是年轻校友们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这关键的一步一定要走好。徐祥运还分享了自己与儿子同为北大校友的励志故事,引起了校友们的共鸣。他勉励年轻校友,无论选择什么岗位,都要以当年考上北大的干劲和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再创辉煌。

张子晴校友去年毕业后就职于大连市发改委,通过参加校友会活动,她感受到校友之间的团结,以及校友会对年轻校友的关心和温暖。她介绍,自己负责大连市儿童友好城市的申请,以及大连市发改委与大连市体育局合作申办国家发改委的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项目,均成功获批。

张峥校友分享了自己返乡求职的心路历程:“我原计划在外面闯荡一段时间再回家乡,但一次在外地面试时,一位师兄的建议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下定决心回到大连。这其中的感悟是综合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自己满意的结果,不要总去和别人比,也不设想自己没做的选择的可能性,专注当下,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能获得意义感,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他的哲思引起了许多校友的共鸣,也让“归属感”成为现场高频词。

同样返乡的董佳欣校友说:“我的想法和规划跟张峥差不多。从燕园的书声到滨城的涛声,我深深感受到了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滋养与情谊延续。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校友会是我们情谊延续的纽带,更是贡献力量的平台。”她的讲话彰显了北大人“心系家国”的传承。

陈安齐校友的发言则充满温情:“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前路或许有挑战,但一群人一起跑,好像也没这么难了。单位处室的同事给我带来归属感,送我下街道,给我暖居,让我感觉大连挺好的。校友会每次组织活动我都积极参与,感受到校友会的凝聚力。要往前走,对未来都抱有希望,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她的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和选择扎根大连的共同期待。

徐建楠校友说,“作为江西人,今年七月来到大连工作,虽然是外地人,但是对大连的归属感很强,选择大连非常坚定,我和家人旅游,大连是唯一来过两次的地方,大连是有海的城市,非常养人,在大连工作生活得越久,越觉得选择大连是对的,经过十多年的爱情长跑,我们已经在大连结婚安家。”建楠的话音未落,又引起大家一阵轰动、羡慕。

张希林校友介绍了代表大连校友会参加在连高校校友会首届乒乓球团体赛的情况。去年毕业考到大连是机缘巧合,对大连的印象也非常好,一年来与北大校友3人合租房做室友,没有孤独感,最近把父母妹妹从山东接到大连,享受到家的温暖,每天下班都能吃到热乎饭,更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希林幸福感满满,大家发出一阵阵羡慕和赞叹声。

程昱翔校友在交流中分享了来连工作的心路:“从北京到大连,我找到了更需要我的地方。这里房价更低,生活更从容,大连理工大学和北大校友会让我在这座城市感到了‘家’的温度和依托。”当大家听说程昱翔硕博阶段发表了二十多篇核心期刊,因此进入大连理工大学视野而被选中的时候,引起一片感叹和惊羡的声音。

吴梦维校友介绍说,“去年毕业回到海事大学工作。尽管有去南方高校工作的机会,我还是更喜欢大连。徐敏义老师是我的引路人,给我许多人生指导,也把我介绍到校友会,今年我们一起陪同大家参观海事大学,结识了许多在座的小伙伴,难得的交流机会。”当大家听说吴梦维作为刚毕业一年的“青椒”,又教学,又当班主任、支部书记,还负责自己本科时创建起来的科创社团工作,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禁发出一阵阵赞叹。

易昭阳校友作为今年毕业的古生物方向的博士,机缘巧合来到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工作,来大连的头两个月得了湿疹,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开导下,工作生活慢慢进入正轨,又回到阳光开朗、积极乐观的状态,感到很开心。

孙铭佐和何贺敏一对新人同时上场,贺敏满脸幸福地望着铭佐做着介绍,“在北大我们是同一位研究生导师,我佩服贺敏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导师众多学生里,贺敏做企业家采访从来没有被拒访过。我研究生毕业以后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去年来到东北财经大学高等经济研究院工作。今年‘十一’刚举行完婚礼。”大家一齐送来祝福的掌声和笑声。

刘亚男介绍说,老家是山东的,今年北大博士毕业,在回山东和来大连之间,选择了来到大连,很巧合与腊彬校友在同一个处室。前段时间做调研,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友会活动,与大家多交流。

陈莹校友表示:“来自福建,特别喜欢大连,喜欢东北人的性格好爽,大连的海鲜味道更好。大连校友会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照亮归属的方向。今天收获的不仅有经验,更有家人般的温暖。”

大连医科大学工作的陶巍巍老师说:“北京大学”作为文化符号将我们聚在一起,而北大校友会作为平台把校友们聚在一起,给大家创造了更多的见面和交流机会,搭建了互帮互助的桥梁,满足了大家、尤其是远离家乡的校友们“爱与归属”的需要。欢迎各位新入职大连的校友们加入我们大家庭,希望我们北大大连校友会越办越好。

燕园农业董事长、大连校友会副会长洪湖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自己曾在政府部门工作,后来创办燕园农业,如今燕园农业发展成为有定价权和制定行业标准的龙头企业。

座谈会上,校友们自由发言,个个从容自信,侃侃而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诚又不乏幽默,台上台下不时互动着,笑声阵阵,掌声阵阵,气氛活泼融洽。无论是谁上台讲话,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牵引大家不自觉地走进TA的世界,体验TA故事的同时,也激发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中午大家乘车前往金州二十里铺多彩燕园赏秋。校友们在这如画的景致中畅谈职业规划,交流生活感悟,情谊在秋意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