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6 日上午,北大医学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共话中国医学发展美好愿景,共同探究中国医学高质量创新发展路径。10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观看了直播。
参加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德炳;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杰出校友,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柯杨;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原党委书记敖英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原主任詹启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李立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1988级校友,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医学部部分老领导、部领导班子成员。论坛由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主持。
此外,国内外兄弟高校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学校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师生员工代表,援藏、援疆、援鄂抗疫医疗队代表和长期关心支持北大医学的社会各界代表也通过线上参加了论坛。
北大医学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北京市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孙尧、夏林茂、陈昕煜代表上级致辞,对北大医学高质量创新发展提出希望和寄语。
韩耕愚发言
学生代表、第三临床医学院2015 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韩耕愚与北大医学已走过了近8年的岁月。作为中国医学发展的脊梁,北医传承给他的不仅是无数医者的智慧结晶,更是百十年来明德厚道、尚仁出新的精神积淀。北医三院脊柱外科在国际上首次构建国人肌肉退变基线,并提出肌肉术前评估标准,“未来,我们将不再跟着国外标准后面走,这是我们北医人的底气、骨气和志气”。作为一名普通的北医学子,韩耕愚将在医药卫生领域不断深耕,让明德厚道、尚仁出新的精神绵延在中国大地的脊背之上,赓续北医血脉,传承北医精神。
孔炜发言
教师代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孔炜从回国到北医工作已是第17个年头。在北医,她感触最深的是“求真”和“厚道”。“‘求真’需要一个开放的认知系统,更需要一个学术平等、彼此尊重独立人格和科学质疑精神、和谐互利的微环境,这恰恰是北大医学百十年传承浸染得以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为人和待人之厚道的“人”,可以是人民、广大英才、菁菁学子、我们自己,“这种厚道已经融入北医人的骨血里”。孔炜很荣幸成为北大医学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更期待未来的北医引领世界医学前沿,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金力致辞
长期以来,北医和上医在文化上南北辉映,共同探索医学教育改革路径,不断引领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成为中国医学教育领域改革的鲜明旗帜。金力表示,“两校应更加坚定地举起发展中国现代医学的大旗,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向现代医学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推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走深走实,推动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再攀高峰,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新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合作高校视频致辞
多所国外院校和中国港澳地区的合作伙伴也跨越空间相聚云端,送来了问候和祝福。
乔杰讲话
乔杰回顾了北大医学百十年来的发展,“北医人的自豪,是凝聚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投身祖国壮丽的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北医人的骄傲,是培养了一代代堪当时代重任的医学人才,与北大共发展,与祖国共荣光”。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乔杰分享了四点思考。第一,大学之道,明德为先。此德是心怀家国,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敢担当;此德是甘于奉献,在人民危难时勇向前;此德更是勇立潮头,在国家发展中挑重任。“我们要将北大医学的未来发展更加自觉、紧密地融入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国家与民族的宏伟事业当中,要继承并弘扬前辈先贤的精神传统,以德立身,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北大医学的光辉未来奠基立业。”第二,北医之道,厚道为蕴。厚道,是忠厚之道,是我们正心诚意在求医路上的执着坚守;厚道,是广厚之道,是在从医路上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北医之人,秉承厚道二字,终其一生探索医学之奥秘,守护人民之健康;北医之校,传承厚道二字,育医学之大家,创医学之顶峰。”第三,医学之道,尚仁为本。尚仁,是以高水平高能力的临床工作或者科学研究为基础;是以人为个体,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个性化诊断;是对患者的理解和共情。“北医人应‘以科学之精神,体现人文之关怀’,时刻情牵百姓安康,心系民生冷暖,冷静又不失温暖,温和又不失坚定,用仁心仁术将一个个健康问题拆解成有温度的答案,在医学发展新路上、在促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实践中,实现新作为。”第四,北大之道,出新为常。北医在一个个“第一”和“首创”中,引领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这些,需要我们有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求索;需要我们有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勇气;需要我们有勤而有恒、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更需要我们有舍我其谁、善作善成的豪迈担当。”
乔杰勉励全体北大医学人,牢记北医先辈们纯粹的初心,更加全面准确把握医学教育的规律与趋势,坚持“明德为先、厚道为蕴、尚仁为本、出新为常”,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创造北大医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大医学在发展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教育、临床、科研以及社会各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校友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就是母校最大的骄傲。
嘉宾领导为杰出校友颁发证书
“北医杰出校友”称号是医学部授予校友的最高荣誉,自2012 年百年庆典以来,分别于2017 年和2022 年授予8 名校友“北医杰出校友”称号。现场对他们进行集体表彰,他们是:2017 年“北医杰出校友”称号获得者林东昕校友、黄璐琦校友,2022 年“北医杰出校友”称号获得者林蕙青校友、田伟校友、王松灵校友、胡毅校友、许捷校友和庄涛校友。
黄璐琦发言
校友代表黄璐琦是北医药物学院生药学专业1992级博士研究生,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院士和著名药用植物学家诚静容先生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学术理想,指引他在科研道路上找到方向,激励他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信、自强的声音,让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母校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以社会进步和人民健康为己任,再创辉煌,未来的北大医学也必将学者云集、栋梁辈出、桃李天下”。
家国情是自北大医学诞生以来,一直根植在血液里的历史自觉。110年来,北大医学与党同心、与国同行,随时时刻准备出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自党的十八大建立并完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以来,共有2名北大医学人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在被授予勋章的9名获得者中,来自卫生健康领域的2名都毕业于北大医学。他们与祖国和人民一同走过的路、跨过的山,化作一枚枚勋章,被历史永远铭记。
屠呦呦发来贺信
2019 年获颁“共和国勋章”的屠呦呦先生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药学系,她带领团队所发现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贺信中鼓励年轻人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埋头苦干,克服浮躁,努力创新,不负希望,并祝愿母校以办学110周年为新起点,乘势而上,越来越好。
钟南山为母校送上祝福
2020 年获颁“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作为一个北医的老校友,我对厚道的体会是,在精神上忠厚老实、实事求是”,在这样的思想底蕴指引下,钟南山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20年抗击新冠的战场上敢医敢言,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厚道在学术上就是基础厚实、厚积薄发”,在这样的力量支持下,钟南山和他的团队用51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将一个全市最小的三甲医院发展成为“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骨干。他寄语北医师生,“希望你们不但要有理想,更要有梦想;不但要有要求,更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更要有争气;不但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
“赓续传承”是北大医学始终保持奋斗姿态,持续昂扬斗志、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以屠呦呦先生为代表的前辈们十分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她于2016年从诺奖奖金中向母校捐资100万元,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并于2022年在该基金下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表彰在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原创性、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郝平分别为药学院分子与细胞药理系刘涛研究员、药学院化学生物系夏青教授、第一医院儿科金红芳教授等获得首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的三位青年学者颁奖。
郝平为获奖代表颁奖
夏青发言
夏青感谢北大医学的平台为每一个人插上理想的翅膀,表示不会辜负屠呦呦先生的期望,不会辜负大家的期许,“我们会继续传承北大医学的创新与务实,传承北大医学的厚道与担当,继续沿着前辈们努力的方向,踏着前人的足迹,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将毕生力量奉献给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
刘涛发言
刘涛表示,青年人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学校各方的支持,“我希望能够发挥药学院的特色,与其他学科更好地交叉融合,用更多的成果回馈学校,为我国的健康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金红芳发言
对于金红芳来说,这一奖励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我将继续以屠呦呦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为提高中国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实干奉献的优秀品格映射在北医的奋斗史上,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北医人。百十载的北大医学,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就,凝结着各位大先生、各位老同志的辛勤付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干笃行,无私奉献,是践行厚道精神的生动体现。
青年教职工代表向大先生代表献花
大先生代表韩启德、韩济生、詹启敏、乔杰、陆林、王俊接受了青年教职工代表的献花。
学生代表向服务北大医学30年以上教职工代表献花
服务北大医学30年以上的教职工代表王德炳、敖英芳、李立明、王宪、王玉凤、尚少梅、刘忠军、李中军、韩英红、周福德、许秀菊、刘昱、姜永胜、王凤廷接受了学生代表的献花。他们中有工作在教学、科研、临床一线的代表,也有教辅、工勤、行政人员代表。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乔杰主持。
金力报告
金力在报告“勇担使命 开拓新路 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介绍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改革发展历程,特别是三方共建托管工作的探索实践,表示将持续推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唐金陵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系主任、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院士唐金陵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临床研究与医学创新发展”,他用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实例探讨了现代医学困境和医学研究的关系。
论坛既是对北大医学的历史回顾,更是在总结经验、鉴往知来的过程中,携手兄弟院校一同谋划医学发展新未来,吹响接续奋斗、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挑战,走过110年的北大医学正以更加强大的前进动力、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念,不断在发展建设中彰显新作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北大医学,不仅将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也将继续为中国医学发展贡献“北大智慧”,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北大医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