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新闻

“共创人类文明的未来:信任、对话与合作”——北京论坛(2022)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1-21

2022年11月1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第十九届北京论坛——“北京论坛(2022)”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共创人类文明的未来:信任、对话与合作”为主题,立足于全球一体化持续演进的现实语境,探讨多元文明如何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展开对话与合作,在互补互鉴的过程中走向和谐繁荣,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新华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周宗敏,中国日报副总编辑王浩,以及新西兰、埃及等10个国家的大使使节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校长龚旗煌,常务副校长乔杰,副校长、教务长王博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王博主持。

参加论坛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会议现场

夏林茂、郝平出席论坛开幕式

现场中外来宾认真聆听

龚旗煌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风险新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携手并肩、同舟共济。自2004年创办以来,北京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论坛的主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的命题,为凝聚国际共识作出了积极贡献。龚旗煌对高等教育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大学应当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当好文明之间的连心桥;二是大学应当完善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汇聚各方智慧携手攻克人类共性难题;三是大学应当把握数智时代新机遇,造就具备全球引领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他期待本届论坛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对话,为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龚旗煌致辞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向本次北京论坛发来贺信,王博代读贺信。贺信指出,多年来,北京论坛已成为加深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理解的宝贵平台。论坛在促进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全球对话以实现世界和平、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更需要通过坚持国际秩序来展示集体智慧,他期待北京论坛能够一如既往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作出贡献。

王博主持开幕式并宣读夏巴兹•谢里夫贺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北京论坛的召开正值国际社会环境进入关键节点,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致力于促进全球合作,推动跨文化对话,交流合作在当今国际社会显得更加珍贵。她期待本届论坛能够为推动对话交流搭建平台,并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加布里埃拉·拉莫斯致辞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保罗·阿利维萨托斯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数十年来的跨学科合作成果及深厚友谊,他期待北京大学芝加哥中心能够开辟出一条令人激动的合作交流新路径,共同推动学术交流和互信互利。他希望学术界所展示的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提供一种模式,共同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

保罗·阿利维萨托斯致辞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在致辞中表示,尽管目前全球面临诸多挑战,但本届北京论坛的召开彰显出我们克服新挑战、继续推动知识共享的共同意愿。他表示,非常高兴能够见证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与北京大学的合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他期待未来能够继续深化这一伙伴关系,促进各关键学术领域的全球对话,为应对挑战、共创未来需要集思广益、携手努力。

崔泰源致辞

夏林茂向论坛的开幕致以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依托北京文化底蕴,北京论坛发挥着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推动了中外文明的对话与合作,更体现着北京开放的胸襟和更加国际化的愿景。他期待,依托北京论坛的对话平台,各国学者必将不断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共同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贡献智慧。

夏林茂致辞

怀进鹏向论坛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习近平主席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认同。立足新时代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国教育界愿与世界各国同仁一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加执着的努力,承担起教育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时代使命。中国教育部将持续支持以北京论坛为代表的高端学术交流,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共同繁荣而携手努力。

怀进鹏致辞

韩启德对北京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北京论坛自设立以来,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总主题下,为各国人士交流互鉴,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重要平台。他对国际社会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深化坦诚与信任,筑牢应对变局的基石;二是加强沟通与交流,搭建应对变局的桥梁;三是增进包容与合作,增强应对变局的力量。他期待世界各国能够共享时代发展机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韩启德致辞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乔杰主持。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剑桥大学副校长、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方德万,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田中爱治,北京大学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作主旨报告。

乔杰主持主旨报告

秦大河解析了“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主题,以图表的形式生动阐释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广泛而普遍的影响,并指出近年来气候变化范围广、速度快、强度大,是数千年未见的情况。秦大河表示,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减缓气候变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保护地球环境是每个人的使命。他介绍了“未来地球计划”的主要内容,提出控制全球变暖需要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同时也要考虑减少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的观点。

秦大河作主旨报告

方德万在担任剑桥大学副校长的同时也是剑桥大学东亚研究系的中国现代史教授,这一年他将有4个月在燕园工作生活,担任北大历史学系的客座教授。方德万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国际思想交流机会急剧减少,这就更加凸显了北京论坛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方德万在主旨报告中借用毛泽东同志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来勉励中国青年,讲解了美国政治家威尔基“天下一家”的思想和实践,并强调了在全球动荡再起的时代,打造新的世界秩序的必要性。

方德万作主旨报告

田中爱治在主旨报告中结合早稻田大学在国际化、碳中和、智能城市等方面的实践,提出高等教育界要肩负起促进对话合作、共创人类文明未来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田中爱治呼吁,在社会高度繁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要对自然充满敬畏,怀着单纯朴素的心态与自然相处。他期待北京论坛能够成为宝贵学术见解的发祥地,学者们把在论坛中获得的知识带回到教学场所,传承给年轻一代,真正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田中爱治作主旨报告

朱松纯在主旨报告中,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了人与社会,并按照“起源-演变-冲突-互鉴”的脉络介绍了文明动力学的概念。朱松纯指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等行动路径。他提出了一种人机双向价值观对齐的合作框架,表示人机交流与融合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人工智能将推动人类走向“大同”,人类将开启人机混合文明的新纪元。

朱松纯作主旨报告

论坛开幕式前,中意慈善论坛第二期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举行。在龚旗煌、王博等北京大学校领导与都灵大学教务长安德里亚·西尔维斯特里的共同见证下,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意慈善论坛秘书长欧阳乔,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意慈善论坛联合秘书长方晋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意慈善论坛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姚洋分别代表都灵大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签署备忘录。

中意慈善论坛第二期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现场

据悉,本届北京论坛下设12个分论坛和1个海外分论坛。其中,12个分论坛将在北京大学校内举办,围绕全球视野下的安全治理、人口格局、文明互鉴、环境健康、能源转型等议题展开学术探讨。本届论坛还设有“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联合论坛:应对气候与能源的挑战”,这标志着北京论坛国际论坛的设立,该论坛将成为北京大学与世界重要学术合作伙伴在海外共同打造的姐妹论坛。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迄今已有来自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政要、社会人士和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