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永远的校长:北大八四级校友纪念蔡元培校长诞辰150周年

来源:罗新 时间:2018-01-11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804

2018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北大八四级校友在全球各地,为这位毕生倡导自由思想、民权与女权的教育家,北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校长献上深深的敬意。

蔡元培 (1868.1.11—1940.3.5),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一)

祭拜蔡先生

84生物 韩利民

在这个世界上

先生最后只留了

一块小小的地方

但您可知道

在多少人的心里

给您保留了一座殿堂

您离开的这段时光

东西南北的风

已经吹飞了

多少风云人物

而您的名字

仍常常在耳边回响

百年中

世上印过多少文字

像尘土一样散落

倒是您那八个字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始终清晰地像一面镜子

让一些人避开目光

让另一些人看到希望

人们称您为先生

不只是因为

您留下了一座大学

摆动了历史的方向

也是因为

您为我们树立了

一个精神的榜样

(2018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也是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今天我以一位北大84级学生的身份,到先生在香港的墓地来祭拜。在先生墓前,我朗诵了我缅怀先生的诗歌,表达敬仰之情。— 韩利民)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826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834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850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910

(二)

2018年1月11日,化学系84级高红、地理系84级何群、俄语系84级查晓燕、法律系84级刘建民(从左往右),在北京大学蔡元培塑像前,代表北大84级校友,献上鲜花,向蔡元培校长致以崇高敬意。

就像查晓燕特别制作的卡片上写着的那样,蔡元培先生,是我们“永远的校长”。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928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939

微信图片_20180111151959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006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013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020

《蔡校长一百五十周年诞辰日感怀》

查晓燕

你来自绍兴,

那是我外公外婆的故里。

也许因此,

我觉得你格外亲近。

沙滩风起,

红楼云聚。

全新北大,

因你而傲然屹立!

我们不详,

你的北大可有几幢大楼盖起?

我们只知,

元培的北大曾经大师云集!

为己置房买地—-

你为何毫不心仪?

为吾国之教育,

你何以那么不遗余力?!

鲜有人留意,

你长眠的确切之地……

每年的一月十一,

都有谁把你忆及?

一百五十岁的你,

或许有知,抑或欣喜?

有一群蔡公星火的递续者—-

这个星球上的北大84級!

2018年1月11日11:40匆就于燕园

(三)

图书馆系84级陈江峰在上海蔡元培先生故居,表达了84级校友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031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044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056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103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119

(四)

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江南台门建筑。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台门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绍兴是蔡元培先生名副其实的家乡。

物理系84级方建平,在绍兴的蔡元培故居,以及绍兴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各个地点,为蔡元培校长献上84级校友的怀念。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129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139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148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157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206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217

(五)

中文系84级张戟,在上海牵头组织了“蔡元培校长诞辰150周年纪念音乐会”。北大及其他学校的校友们用音乐来表达对蔡元培校长的敬意。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226

蔡元培校长诞辰150周年纪念音乐会

主办方: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博雅文化艺术团

元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燕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时间:2018年1月11日 晚七时半

地点:愚园路1265号上海1898咖啡馆

演出节目:

1,北大校友朱忠梁《愿明天星光灿烂》

2,北大校友夏光宇 箫独奏《良宵》

3,北大校友郝彪 古琴曲《忆故人》

4,上音声歌系 李临子《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

5,上音声歌系 夏雪儿《玫瑰三愿》、《曲蔓地》

6,浙大校友 武卓思《长江之歌》

7,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民乐小合奏:项祖荃(二胡)、刘渭庭(琵琶)、陈奎林(笛子):《荷塘月色》、原创《紫竹调》等。

(六)

纪念蔡元培校长

84化学 岳群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校庆时出了一本纪念文集叫《精神的魅力》,来纪念北大精神。以我燕园四年之亲历,加之随后几十年人生经历之思考,我以为谈及北大或北大精神,最不能忘记的是两个阶段、两个人,这就是蔡元培校长创始之初的北大,和我在校期间丁石孙校长任职的八十年代的北大。

晚清的积贫积弱,让很多有志之士痛感于心,尝试了很多途径试图富国强军。诸如李鸿章的引进西方技术、创建新军,康梁的戊戌变法等等,一时西风东渐。最后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国民的整体思想和素质没有跟上。

任何一国的政治变革往往总是文化和思想先行,要根本改变愚昧、固执、落后的面貌,付之以教育和舆论是先决,这也是北大之意义所在。

蔡元培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思想自由,是兼容并包。当年的大师如:胡适、章士钊、钱穆、陈独秀等等,有秉承国学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有锐意革新弘扬西方民主自由科学之新思想。其时,固有与舶来、传承与鼎新,在燕园风云际会、涤荡折冲。文化的进步往往于竞争中实现,而中西文化思想的交汇融合,反过来又影响着、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断前行。

几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秉承持中。从管仲、商鞅的经济政治制度,到孔孟的文化思想,无一不是从外向内、求稳不变,以内圣外王的思想或强制、或诱导,将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禁锢。优点是平稳不乱,治权可以延祚较长;缺点则是没有进取。当世界文明开化进展到一定高度之后,中国文化与先进文明的不适应则逐渐显现。因此,需要导入新文化的血液。

大学教书育人,自应为领一时风气之先的首善之地。由此,更应是北大之责任,办学之宗旨。蔡元培校长为坚守其理念,曾七辞北大校长一职。回想先贤之风采,惜乎不能亲睹前人之风采。

(七)

当年在校园中,先生的塑像陪伴了我们度过燕园生活

(84西语 周瑛)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236

(84俄语 查晓燕)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257

(84图书馆部分男生)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307

(84化学 高红与导师叶秀林夫妇)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321

(八)

蔡先生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是在沙滩红楼办公。英语系84级杨泓在这里寻找先贤的足迹。她写到:

“在皇城的东北方向有一小块儿地方叫沙滩儿,那儿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街过去叫汉花园,现在叫五四大街,街北有一座坐南朝比的四层红砖楼,经过这里的人们或放慢脚步,或驻足观看,它就是北京大学文学院前身,五四运动的发祥地——红楼。

张中行先生在《话说老北大》中描述,过去红楼后面有报上下课的大钟,有宿舍及浴室,虽然女生不多,但也有一女生宿舍楼,不许男宾入内,名大如胡适,也只能望门兴叹了。

红楼只允许参观一层。有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办公室,鲁迅讲“中国小说”的教室,有图书馆。有趣地发现蔡元培校长,陈独秀,胡适都是属兔的,分别相差12岁,老北大可谓是"三兔开泰"啊。

从红楼出来,经片儿警指点在北池子大街的北池子头条里寻到了只剩下大约十米长的死胡同——箭杆胡同,居然在这十米中幸存了陈独秀的故居。今天逛胡同,小雨做伴儿,途经了故宫角楼,菖蒲河公园,最后就歺于八大楼之一的致美楼,全程12公里有余。”

(杨泓 拍摄)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329

(杨泓 拍摄)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338

韩利民也曾来过沙滩红楼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349

(蔡元培校长的办公室。韩利民 拍摄)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356

(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路线。韩利民 拍摄)

微信图片_20180111152403

附:

蔡元培——革新北大的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摘自“趣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