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第四届思勉原创奖评审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1位文史哲领域专家学者在仔细审读入围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公开讨论的方式,对经海选提名、专家推荐、学者票选等环节入围参评的成果进行评审,最终包括北京大学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在内的5部作品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届思勉原创奖。
思勉原创奖是为纪念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思勉先生,鼓励当代文史哲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产出国内一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精品力作,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文史哲类学术成果奖项,由华东师范大学所创设。自2011年开始,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行4届评选活动,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北大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张世英《哲学导论》分别获得前3届思勉原创奖。
【作者及作品简介】
陈平原,男,广东潮州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等著作。本次获奖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全书共8章,除“导言”及“结语”外,第二至四章为上编,讨论西方小说的启迪,第五至七章为下编,研究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另有附录两篇。该书以1898到1927年的中国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用西方的叙事理论,从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两个视角探讨晚清与“五四”两代作家是如何完成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该书199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改革开放30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项精品成果奖”。
李伯重,男,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著有《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等。本次获奖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对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分析导致这种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可能的发展前景,并且对以往明清经济史研究中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理论上进行检讨和批判。在过去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一个基本的默认前提是明清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像西欧(特别是英国)一样,自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近代化(即近代工业化)。这种把西欧经验普遍化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近年来在国际史坛上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过去,探索真正的“中国特色”,也成为当前中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对于真正地认识“中国特色”来说,该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邓小南,女,北京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主要学术著作有《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等。本次获奖的《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论述“祖宗之法”在宋代的发展与变化,通过“祖宗之法”这一角度,提供相对丰实充盈的讨论,重新认识北宋前期的政治过程。本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祖宗之法”与宋代基本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讨论涉及到“家法”与“国法”的混溶、晚唐五代至宋初统治人群的演变、赵宋“祖宗朝”的立国环境与政治基调、“祖宗”形象的塑造与“祖宗之法”的提出、“祖宗之法”神圣化的过程、士大夫维系“祖宗之法”的动力及深层原因、“祖宗之法”对于两宋政治的影响等。本书建立了对北宋政治史进行整体研究的学术框架,对晚唐-五代-北宋的历史脉络提出了自成一体的解释,被海内外学界广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