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永强,MAO Livehouse(世纪乐梦)CEO,85级东语系校友。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文学士,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 研究员,北大最著名的校园歌手之一
在八十年代的北大校园里活跃着最早的一支学生电声乐队——北大艺术团电声乐队,85级东语系的池永强就是这支乐队的主唱,时隔多年,他现在是MAO Livehouse的CEO。沿着他走过的人生轨迹追寻,会发现音乐贯穿始终,从校园民谣歌手到现在的MAO Livehouse,由爱好变成了职业,由台前到了幕后,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守着舞台,成为它的一份子,一生做音乐现场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他想让每一个到MAO的乐迷都能感受到最好的音乐内容和音乐体验,为他们打造一个“奇妙的音乐旅行”。
近日,MAO Livehouse CEO池永强先生做客微吼直播-塞宾时尚沙龙,讲述了校园民谣的前世今生与他热爱的现场音乐。
赛宾科技CEO张德明(左)、MAO Livehouse CEO池永强(右)
八十年代,常常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年代的,那是北大的校园里的生活可谓是真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池永强等人在徐小平老师的指导下组成了北大艺术团电声乐队,可能是北大最早的一支电声乐队。由徐小平老师牵头创作了一批校园歌曲,如《星期天》、《陕北1988》和《温柔的梦乡》等,由于当时歌坛正流行“西北风”,他们的校园歌曲自然也免不了受到潮流的影响,王迪和景冈山这些著名歌手都曾唱过他们写的歌。后来中国电影出版社听说北大有一批会写歌的人,闻风找到北大,将他们创作的几首歌和《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等当时流行的西北风歌曲合成了一张专辑——《陕北1988》,恰好摸对了市场的脉搏,销量惊人,卖出了几百万盘盒带。
80年代的校园民谣
反应的是商业浪潮下学子们的内心落差
86-88年北大产生了一批的校园民谣,其实反映了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心里碰撞。也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失落感,围墙内和围墙外的反差很大。那时候的背景主要是80年代中期,北大一大批知识分子提出要“下海”,这批北大的毕业生一毕业都能有很高的工资,一个月能拿四五百,感觉很气派,他们都进了中关村做公司、西装革履,每个人回来都很意气风发地说:“走,咱们吃饭去!”所以这么前后一比,待在校园里的自己心里也有些失落。《摇摇滚滚的路》也是那个时候写的。
校园民谣消失也是自然
是校园变了“围墙”不在了
其实现在已经没有校园民谣这个东西了,消失也是很自然的事。不妨思考大学的变化,也就会明白校园民谣消失的原因。80年代的时候,学校是有围墙的,我们在校园里面吃个饭5毛钱,你买什么都便宜,还有津贴补助。学校里面的钱当钱花,学校外面物价却飞涨,所以学校里面与学校外面不是一个世界。80年代的学生在学校里创作的东西,跟外面的世界也不是一个画风。外面流行什么?Disco、西北风、张蔷(特指这个风格的歌手)、《信天游》这类歌曲,那个时候外面也有了摇滚、有了黑豹乐队,摇滚青年开始流行蛤蟆镜、皮衣。但校园里大家穿的还是很朴素的,一双崭新的球鞋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了,每天穿着白衬衫、白鞋,那个时候学生时代可以说是“白衣飘飘的年代”。
那么现在,大学发生了变化,很明显的就是校园的“围墙”不一样了,学校不再像曾经一样封闭。以前学校有围墙,校园是个象牙塔。现在,校园内外、时尚、文化差不多都是一样的,里外都一样了,你想还怎么会产生那么“稚嫩”、“单纯”、“浪漫”的校园民谣?你今天再去听,确实没有这东西了。学校不再是封闭的独立体,开始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音乐是需要互动的
那时候在北大(看演出)大家有一种独特的叫好方式——“嘘”,那时候几乎每个上台表演的歌手都曾经受过嘘声的洗礼,其实它并不代表台下的同学们对歌手的表现不满意,而是一种特殊的互动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后来人们参与Livehouse的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去Livehouse很多是冲着台上与台下的互动,POGO、跳水,这些东西让大家玩的都很High。互动在现场演出中十分重要,你像京剧中的互动,就是叫好,这就是很早的舞台互动。现在大家对舞台互动很看重,举个例子,在日本,许多女团都有自己明确的互动方式,像拿白毛巾、荧光棒还是做手势,这些都很讲究。可以说,Livehouse给乐迷与乐手互动提供了条件,乐迷可以近距离地欣赏音乐、观察乐手、与他们交流。反之去大型的演唱会,进去出来,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什么也没留下,只有像Livehouse这样的模式,你进去了,你与艺人会有充分的互动,这种体验无可替代。
好的音乐也需要有好的音乐体验
现在众多音乐节的发展,绝对不会制约Livehouse的发展,相反还会起到促进作用。音乐节把现场音乐和独立音乐人的市场打开了。不过现在的音乐节确实太不讲究,不再以用户体验为前提,不去重视消费者,音乐节就变成文艺青年办、文艺青年看,你也别指望办(体验)的多么好。再一个音乐节面孔太单一,这个节是这么一拨乐手,那个节也还是这些乐手,慢慢就看腻了。中国音乐节的发展明显与国外优秀的音乐节脱轨,不去重视用户的体验,只是形式上搭了个音乐节的台子。
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所以MAO Livehouse一直关注乐迷与艺人,一直在如何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上去思考,现在我们的Livehouse要与现代科技融合,为独立音乐人以及那些尚未成名的音乐人做一些事情。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产生大量优质的音乐、传播高质量的音乐内容。有更多的独立音乐人出来,那么Livehouse的业态、内容也会更加的丰富。
MAO Livehouse未来将落户国内最具活力的一些城市
MAO Livehouse正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向新的城市延展,这些是大家看得到的。但为新城市注入新的文化确实需要很努力,一个城市的文化消费是个特别重要的事情,而文化消费也反映出社会变化,呈现出规律。城市新增人口与文化发展则成正比,即新增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带动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一个城市最早的新兴文化消费并不是原居民推动,而是这个城市吸引来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外来人口来带动的,是他们带动了电影、艺术、话剧等文化消费,从而影响了其他人,像电影院、KTV等都是新型人口带来的消费形态。我们也是如此考虑,所以会更多去选择新兴人口比例高的城市,来推动MAO Livehouse的发展。MAO Livehouse北京店(五棵松Hi-park旁)会在2017年春天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