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建功新时代 | 鲁玉: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来源:北大新闻网 时间:2020-08-14

编者按:​近日,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的人生选择充分认可,同时寄语青年一代“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结合回信精神学习,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邀请2020届选调生及扎根西部基层多年的往届选调生,讲述职业选择的初心故事、分享基层成长的心路历程,体现北大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基本导向,反映北大精神传统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希望发挥榜样力量,影响和激励更多北大青年“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本期讲述者鲁玉,是法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曾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硕士联合会副主席。毕业后选调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在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大新法庭任法官助理。曾作为新录用选调生代表在全区优秀选调生表彰暨新录用选调生入职座谈会发言,2020年7月在法学院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毕业生欢送会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鲁玉

在燕园时,我曾无数次幻想过未来工作场景,身着法袍、手持法槌,在庄严的国徽下威严端坐……毕业后,我只身一人来到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看着柏油马路成了乡间土路,听着普通话成了兰银方言,说实话,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有些紧张。

怎么也想不到,我处理的第一个案件竟是离婚纠纷。当事人拉着我的手,泪眼婆娑:“法官,你说我该怎么闹?”我看着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脑海里浮现出婚姻法全文,但似乎没一句,能用于安慰身边这个人。

经过两年锤炼,我逐渐从最初的本本主义变成了灵活运用,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变成了偶尔也可以和当事人开开玩笑。现在,当事人不熟悉法言法语,对于法律程序中的每一项,我就事无巨细地“翻译”成白话。最初,我会说“离婚冷静期”这样的法律术语,后来变成“法律给你们六个月的时间思考婚姻,冷静一下”。

毕业前导师对我说:“在学校里你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但当你走出大学,外面,是个更大的学校,也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我的研究生学业已经毕业,但在基层这所学校,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一例劳务合同纠纷中,由于双方从未签订任何合同,所以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于是,我采用“背对背”方式,分别对双方制作调查笔录,固定双方口头约定的事实,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送传票、调解纠纷、调查取证、撰写文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包含数不清的小技巧和大智慧。

今年受疫情影响,所有人的生活都在发生巨变:网络授课、网上答辩、居家隔离、网络办公……“不确定性”成了大家共同的心理感受。但是,北大医学人,在疫情关键期主动驰援一线,他们的担当,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也让离开燕园两年的我,再次“确认”了身上不可磨灭的家国使命。

还记得今年春天,我在村口卡点站岗执勤,一位老叔给我们送来了热水和馍馍。我问他:“这次疫情传播范围这么广,你害不害怕?”老叔回答说:“你们整天在村里执勤排查,我有啥好怕的,我心里踏实得紧嘞。”这种淳朴的安全感,更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的意义。

毕业后,经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黑龙江人,北京大学毕业的法律硕士,扎根宁夏基层,会不会有心里落差?我的回答是,不会。在任何领域、任何地方工作,都是我为国家做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基层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当有志,有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既然来到宁夏,宁夏就是我的故乡,别人喜欢大都市,而这里就是我的北上广。坚守在基层,用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凝成一颗永动的红色心脏,让这里的人们不只听说,更亲眼看见基层的“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