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登顶珠峰背后的故事】厉伟:光荣的未登顶者

来源:北大校友会 时间:2019-04-03

“从珠峰下来后,有人问我,全员登顶岂不是更加完美?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完美的事情。相较于全员登顶,全员安全的价值更大。作为队长,这是我的使命所系,更是责任所在…… ‘山就在那里’,今年不登顶,明年、后年,甚至十年后仍然可以去尝试攀登。但是,作为北京大学2018珠峰登山队的一员,能够以这种方式为团队做出贡献,一生只有一次! ”            

——厉伟

人物简介:厉伟,北京大学化学系1981级本科,经济学院1988级硕士研究生,光华管理学院2002级EMBA。1991年到深圳创业,现任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2013年开始户外徒步,走过玄奘之路、跑过马拉松;完成极地长征250公里:智利阿塔卡玛高原、纳米比亚骷髅海岸、新疆戈壁及南极雪原;2016年10月登顶西藏落堆峰6010米,2017年5月到达珠峰北坳7000米。此次登珠峰,厉伟本来也有机会冲顶,但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校领导关于安全攀登的指示精神,主动要求留在8300米接应大家,精神可嘉!

 

2018.5.15凌晨,8300米珠峰突击营地

与往常无异的风雪,漆黑的雪,无尽的夜。

历伟爬出高山帐篷,摸索着爬到帐篷区的最高处——在这个高度已经没有平地,帐篷全建在近45度的斜坡上。耳边能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喘气声和风声,眼前能见到的只有自己的手和灰黑的冰坡——这才是真实的珠峰,看不见山顶,月光与群星亦不过是幻想家的说辞。

风寒效应下体感温度降到零下四十度,极寒的疼痛相当于刀片划割皮肤。

冲顶的队员一个个钻出来,走向历伟。他张开双臂,拍肩或拥抱,算是登顶前最后的告别。

两小时后,最后一个队员也来到了厉伟身边。目送着他的背影逐渐缩成一个小红点,消失在风雪里,厉伟默念一句“顺利登顶、平安归来”,接着回过头,疾走向帐篷,身体已经有冻伤的迹象。

曾经闹腾的帐篷异常的空寂,唯一迎接他的是自己的向导——曾经12此登顶珠峰的扎西平措。全副武装的向导拉开帐篷,显然为他的举动感到诧异。他质问道:“我是你的向导,你让我去哪里?”

厉伟答: “你去照顾他们吧,帮我带点8848的雪下来。”

扎西平措走出帐篷,带着额外四瓶救急的氧气。

帐篷空了。

厉伟向帐篷外望去,他成了唯一的驻留者。

2018.5月11日,6500米前进营地帐篷

登山器具散乱地堆放,帐篷外皮应冰渣而凹陷,浑浊的喘气声和不合时宜的停顿:严肃紧张的气息在微微发酵。

帐篷内有三个人:北大珠峰登山队队长厉伟、总指挥黄怒波和西藏圣山公司总经理桑珠。

一片沉静。

通讯设备的余响还留在耳畔。山下方传来消息,保加利亚的登山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攀登8027米的希夏邦马峰时失踪。保加利亚政府致电中国政府,请求全力搜寻。为配合搜寻,中国政府划拨相当物资参与救援。

相应的,北大珠峰队的物资和安全保障将随之下降。基于此,北大珠峰登山队不得不重新规划登顶。

随着笔头在纸面上不安地划动,帐篷内不时陷入沉静,争执、协商、退让,昏黄的灯光下,三个人影投射在帐篷的布面上,影影绰绰。

帐篷外,雪不知道下了多久,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三人最终形成的决定:

黄怒波总指挥留守在6500米前进营地协调指挥,圣山公司总经理桑珠坐镇7028米C1营地总指挥,北大珠峰登山队队长厉伟此次放弃冲顶,驻守8300米突击营地协助安全指挥,厉伟的主向导扎西平措作为安全备用向导陪伴大队冲顶,保障冲顶队员安全,厉伟留守等第一批队员安全下撤到8300米时带队下撤。

2018年4月28日,凌晨3点,7028米营地

时针回拨。

七千米海拔,阒寂无声的山巅——能听到胸腔内心脏跳动的声音。

厉伟给向导扎西平措一个可以出发的眼神。这次高山适应性训练为厉伟量身定做,需要比其他队员多攀爬700米。

交流眼神后,两人开始向8000米进发,在一片广阔的雪地上留下两行脚印——而此时,其他队员尚在帐篷酣睡。直到六小时后,当他们踏上同一条路,从7028米向7300米进发时,风雪已经把两人的足迹遮盖如初。

2015年年底,海拔0米,平地

在投资界叱咤风云30年、见证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与发展的黄金投资人,托举了一大批企业上市的松和资本创始人厉伟,选择加入北大珠峰登山队。

入队首先要向珠峰登山队交纳10万的赞助费,并为自己的攀登支付百万元费用,这对厉伟来说不难——关键是作为企业家付出的时间。蒸蒸日上的事业需要他不断地做出决策。

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山鹰社献礼母校120周年校庆的筹备活动也在逐步推进。

权衡再三后,厉伟暂搁自己的事业,加入北大珠峰登山队,并在珠峰攀登期间担任登山队队长。为了更好地适应珠峰攀登,他屡赴西藏,从零开始,积累体能,作为全队的“探路人”,完成了一座又一座山峰的攀登,为带领队伍登上珠峰、献礼校庆打下基础。

(文字:吴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