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大乐,安徽人,北京大学法律系(现北京大学法学院)83级校友,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学士,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清华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建物业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主任。
韦大乐
1983年考入北大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毕业后在国家机关从事法制工作30年的韦大乐,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进程。回望这30余年的求学与工作经历,言语之间,他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投身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法律人的风采。
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燕园的四年时光中让韦大乐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是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游行,他所在的游行队伍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同时喊出了“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口号。这件事让他一直到今天都记忆犹新,时时激励着他为了中国崛起、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在他看来,北大,尤其是法律系(法学院)给他带来的最宝贵财富就是民主科学的治学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那时候,北大法律系的学习环境是很轻松的,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考试都很容易通过,通常是一篇论文过关就可以拿到学分,加上当时任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都很高,所以,同学们从老师那儿取得了不少“真经”。
二、“北大法律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
毕业后的韦大乐先后在国家物价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主要业务领域包括:价格立法、市场竞争立法、招投标立法、反垄断立法、稳定增长促进法研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他先后参与制定了3部法律、十几部行政法规以及数百部部门规章制度,代表单位处理了近千起行政复议案件、200余起应诉案件,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进程。
一路走来,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人和事。韦大乐清楚地记得,90年代初期,针对漫天要价的宰客现象,他曾组织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反暴利法规;为适应价格改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他组织开展了首场公路客运票价定价听证会,央视对此进行了直播;他还首次让一家民营企业的复议请求得到支持,从而变更了国家发改委做出的文件。
三十年的法制工作经历让韦大乐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深的体会。他感受到,在北大学到的法学理论学术性较强,与实践相较有一定距离,这可能与大学老师潜心钻研理论、较少参加社会实践有关。此外,他观察到,北大法律人有坚持真理的独特气质,但在处理急难险重问题时稍显灵活性欠缺。而对于学术研究的开展,他认为,应当秉持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原则,要有开放的姿态和容人的胸怀。
参加工作后的他仍始终与北大法学院保持着密切联系,几乎每年都参加相关法律问题的研讨,与老师和同学们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在他看来,北大法律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
有感于此,韦大乐也在将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方面对法学院在读的师弟师妹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大家要想在这一方面少走弯路,从现在起就应当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读书要有规划。大学里能够读到非常多的书,涉猎面极为广泛,但是时间有限,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学习时光转瞬即逝,很容易读了大量书却什么也没学到,所以,对每个学期读什么书,一定要做出规划,从而学有所得。二是,要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主题研讨。这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好方法,沙龙、论坛等研讨活动也可以锻炼逻辑思辨和表达沟通能力。三是,要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法学院学生,要提早确定将来的职业选择,一个途径是参加课题研究,另一个途径便是参加实习和社会服务活动。
三、“迎接新时代,承担新使命”
韦大乐喜欢看书,在他看来,读书不在量多,而在于会读书。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出发,《论法的精神》、《法哲学原理》、《小逻辑》、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是他经常阅读的几本书。而谈到阅读习惯,他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与大家分享:首先是时间管理,要坚持每天定时阅读,并做好笔记;其次是多形式学习,不仅读纸质书,更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阅读,广泛涉猎知识;再次是阅读方式的选择,精品书可以反复阅读,其他大量书籍则要快速浏览,取其精华。
作为法学院的师兄,分享之余,韦大乐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包容的学习氛围,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走出校门,投入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迎接新时代,承担新使命,为擘画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后记——师兄的生活哲学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自我管理的7个习惯:凡事提前10分钟;工作前梳理,工作后整理;遇事少抱怨;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坚持运动;保持阅读习惯;投资自己。
生活中,坚持做一个只有8分好的人。为人处事不必鞠躬尽瘁,给别人留点空间,给自己留点余地。陌生人,八分好的善良。既能帮助他人,也能保护自己;夫妻之间,八分好的空间,能够使家庭变得更加温馨与和睦;朋友之间,八分好的距离,能够使彼此的交往更加的真诚与长久;对自己,八分好的宽容,能更幸福的生活。做一个八分好的人,温暖而不会让人感到窒息,掌握好适度的原则,拥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