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一名北大生在金昌农村的人生选择

来源:“金昌日报”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5-10-22

秋季的傍晚,古朴宁静的陈家沟村笼罩在夕阳下,风景如画,清风柔柔地吹拂着。两年前,他刚走出大学校门,便背着行囊来到这个西部城市的小村庄。对他,这里的风像极了家乡的风,既陌生又熟悉。

从北大研究生到普通乡镇干部,他的这个选择,让不少人质疑:捧着人人羡慕的高学历文凭为啥还来这儿吃苦,年纪这么轻如何能当个好村官?他笑而不语,和村民们一起刨地种庄稼,为了村里的发展做规划、跑项目……两年了,他已不再是刚出校门时的青涩少年,陈家沟村也在他的带领下发生了变化。

他叫梁少卿,28岁,是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1

(一)年轻人在农村大有可为

来到甘肃之前,梁少卿对这里的印象只能说是“浮光掠影”,大漠、戈壁、孤烟……一个他未曾了解的地方。

2013年初,即将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毕业的梁少卿,成为甘肃省委组织部在北京大学选拔的17名选调生之一。5月的一天,他应金昌市委组织部邀请来这里考察。一到金昌,别致的景色、城市的文明,让他颇有些意外。加上市里领导的诚挚邀请,他决定了:“这里需要人才,我要把青春留在这里。”

2

在省委组织部参加完培训的第二天,他主动要求到金昌市报到。按照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优秀人才从基层一线选拔”的要求,他被分配到金川区双湾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

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刚到镇上,镇领导就把双湾镇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任务交给了他,并全权负责陈家沟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的打造。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工作不知如何着手。有几次,领导不留情面地批评了他,声音在走廊里回荡,他为此感到羞愧自责,反省了好几天。心里难免有些落差。他从上学开始一直都是别人眼里的天之骄子,从没受过批评。但他觉得批评挨得越多,成长也会越快。

3

在金昌工作了半年后,2014年春节他回了一趟河北农村的老家。看着他,年近半百的父母沉默了:家里为了供他上学已经欠了好些债,老二、老三两个儿子也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他的身上,寄托的是全家人的希望。

而他的同学们,北大国际法学院2013届50多名毕业生,除4个人在东部发达省份做公务员外,其他都在香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做律师或公司法务,有的已成了部门负责人,拿到了近百万的年薪。

可梁少卿不羡慕别人。有一种人,越是别人不敢做的事越是想去尝试挑战。而他偏偏就是这样的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年轻人在农村也一样大有可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梁少卿的创业理想,也是他给父母的解释。

父亲知道,儿子自小在外读书,学习、生活全靠自己打理,他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努力做好。拗不过他,不如就支持他的选择。

4

(二)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深秋的双湾镇,7点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他已经来了。等和村“三委一会”其他人碰了头,再一起商量村里的事情。这个习惯,刚到镇上不久就养成了。初抵双湾,梁少卿就给自己立规,“工作要主动,不能一味等、靠、拖。”很快,大家发现,这个新来的高学历干部与众不同,他很少待在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头上跑,碰到不懂的就问问,看到谁在地里干活就帮着干一阵儿。

5

了解得多了、深了,这里的人和事就占满了他的心,而且“他是个外来人,做事没有私心,也舍得拉下脸,吃得了苦,做事,求人,找领导,一趟一趟。”

双湾镇有养羊的传统,但大多分散经营,收益甚微还影响村容。于是,他和“双联”双湾镇的金川公司衔接,争取企业帮扶159万元在镇政府驻地陈家沟村修建高标准养殖小区。

可规划、预算、建设,他都是外行。他请来镇农业中心技术人员帮忙。别人做规划时,他就在旁边盯着看。看着看着,他就学会了做规划的软件。为了拿出既实用又省钱的规划,他把方案带回宿舍做,反复修改,忙到深夜。

6

2014年10月初,养殖场建设顺利开工。40余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也让他争取了下来。刚松了口气,陈家沟村的老支书10月11日那天突然去世。没了主心骨,村里村外炸了锅。镇领导和他谈话,想让他接任村支书。他只说了一句,“村子的情况我都熟悉,组织让我去我就去。”

一开始,村“三委一会”成员十几个人,除了他是80后,其他人都年过40,谁也抹不开面子听他指挥。村里1594口老老少少,也在等着看他的行动。他心里明白,“坐上这个位子,只是仰望星空心怀理想还不够,得脚踏实地为百姓办点实事。”

两年前,陈家沟村三社六组的一眼老井坏了,可打新井需要办理取水许可证,还需要找到土地置换协议等手续,问题一直拖着没解决。今年春耕时,三社六组的250亩地还荒着浇不上水,全组20多户村民急得上火,聚起来到村委会蹲守了三天,不给解决就不回去。

思想工作一连做了两天。随后,他带上几个社员从村里到相关部门,一趟一趟两头跑。三个月后,一眼新井顺利打通。看着井水流淌在地里,村民笑了,他才松了口气。

7

(三)奋斗过,青春才没有遗憾

这个夏天,陈家沟村更出名了。只要来过,就会发现这里的不一样:马路边、树荫下,甚至上百亩地的大条田里,都开着多彩鲜艳的花,林木包裹着农庄田野,村落掩映在百花丛中。村子的人气更旺了。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梁少卿的努力。陈家沟村是近郊村。一条陈金公路,仅十公里,从市区直抵村头。近两年,市里正大刀阔斧地打造“紫金花城”,通过发展以香草花卉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市委、市政府计划在重要通城公路打造车窗景观走廊的思路,双湾镇提出要在陈家沟村实施陈金公路“十里花海”项目。梁少卿觉得,“这是好事儿,我们村得跟上脚步”。

8

说干就干。可没想到,第一天动工,就碰了钉子。施工队刚开始挖土,正在地里干农活的村民围拢过来,硬是拦着推土机不让动工。

“这不是农田,空着也是空着,再说这是镇上要上的项目,为什么不让动?”

“空地也是我们的,你们没权利动!”

“掐”了半天,还是没结果。村民喊,“去叫梁书记,我们和他说!”村民越聚越多,都围着他,“要动空地?可以!先给钱!”他请村民们到村委会开会,一屋子干部村民一直坐到了凌晨两点。

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从前期方案的制定,到征用村民土地栽种绿化带,流转1000亩耕地种植万寿菊、琉璃苣,哪样工作都得他参与,社员会开了一场又一场。方案敲定那天,他感慨良多,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一段话:“努力没有白费,终于用自己的真情赢得了支持。谢谢大家的支持,少卿定不负信任所托。”

9

其实他的朋友圈里更多的还是陈家沟村角角落落的变化。村里的新项目、新风景、新活动,每一个都是他关心的事。两年了,如今他甚至能说上几句地道的双湾方言了。村民们见了他,老远就笑呵呵地喊他“梁书记”。

他说:“要赢得村民的信任,就得拿出真情实意。”当然,他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今年春节,他放假回老家,村“三委一会”班子成员集体去送他,还带了两个大箱子。打开一看,是村民们自家做的馒头、特产和一只羊。

今年8月,梁少卿在村挂职的期限到了。未曾想,刚露风声,村里人不干了。大家说:“村里的好多事才刚有了头绪,他不能走。”他笑了,“好,那就留下。”

采访中,我问他会不会后悔留在农村?他说,“基层让我真正地成长了。这样的青春,不会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