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没人接待你?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前台,哈哈……”
早春,田子坊附近。当我在一栋老厂房改造的办公楼里直接转悠进了该公司的会议室时,坐在里面的公司创始人张志坚笑着对我说。
就在最近几个月,张志坚他们打造的厨师上门服务App“烧饭饭”火了。而少有人知的是,这横空出世的新产品背后,积淀了这个上海男人11年创业之路的起起伏伏。
一头卷发的他坐在桌边,黑西装、白衬衫,很是规整;不过一站起来,就露出了灰蓝工装裤、彩色休闲鞋,有点任性。
他带我踱到公司新扩展的办公区。纯白与浅橙的空间里,隔出了招聘区、厨师培训区等,两名厨师正等候接受培训。
往回走时,他忽然指着墙面一笑:“这墙漆是我们自己刷的!”流露出孩童般俏皮的得意。
后来我才知道,带着团队给办公室刷漆,对他而言已不是第一次了。
“那会儿真没那么多情怀,就想着创业比打工好,自由!”
张志坚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崇明人,是北大电子系的高材生,是留学新加坡的“海归”……却也在十多年前,郁闷地当过“海待”。
2003年在新加坡硕士毕业后,他申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当时女友正在这所大学,他想过去一同读书。谁知学校是申请到了,最后却“关”在签证上。
计划搁浅,只得面对现实找工作。凭着出色的素质,Offer拿了好几个,然而,半年里他只上了几周的班,又溜了出来。
“其实是没想好。”没想好的核心问题,是打工,还是创业?
事实上,在北京的4年求学经历,已在这个上海小伙心里种下了对创业的憧憬。“我们大学就在中关村里头嘛,加上本系学长创业的很多,我一个师兄就创办了国内四大门户网站之一。”一说到创业,笑意就爬上他的嘴角。
那是2004年。此前两三年,一轮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 人们都还用着黑白屏、非智能的手机,以“短信”为关键词的移动增值业务方兴未艾。张志坚赶上了这波热潮。他和高中同学一起很快注册了主营移动增值服务的公司,拉起了十几二十人的队伍。目标不甚远大,只想自给自足:“那会儿真没那么多情怀,就想着创业比打工好,自由!”自由以外,“收成”也不错。父母原本像许多本土爹妈一样,总盼他找份稳定工作,后来看他有能力自己买了房,也就不多说了。
然而他也看到了问题:“这个行业不少公司赚钱靠‘骗’,比如诱导用户多付短信包月费。”当此情形愈演愈烈、行业不得不重新被规范时,一大批此类公司都倒了。
而此时的张志坚已决定放弃这个领域。他看到了新的方向。
订单哗哗地来,投资也哗哗地来,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在上海、北京共招了300多人。
2008年一过,互联网行业出现了新变化,“苹果”开始时尚,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基于移动端的电子商务热起来了。
张志坚决心进军的,就是这个新领域。
“其实相信99%的业内人都看得到这趋势,但不一定有勇气拥抱变化。而我们船小好掉头嘛。”经过策划准备,2010年,他在张江注册了新公司,做移动电子商务的外包开发,也就是为商家开发购物App。
张志坚惊喜地发现,这回自己真的站到了“风口”上。
“订单哗哗地来,投资也哗哗地来,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在上海、北京共招了300多人。那段时间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顺到什么程度呢?2011年,就有VC 看中,两轮融资共683万美元;2012年清科资本评选中国电商50强里,有30家成了他的客户;以考察供应商严苛闻名的某知名日企,也将他的公司列入了供应商清单……
形势一片大好。即便如此,有一点,他仍坚持,那就是“踏实”。
他记得有一次媒体来采访,对他提供的“683万美元”融资金额表示诧异:“怎么还有零有整的?超过500万了要不就写1000万?很多人会凑个整数……”张志坚说,就是这个数字,写吧。
“说实话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容易浮躁,对夸大其词的说谎行为容忍度太高。”他相信,诚实才能让人信赖,让客户愿意合作。
张志坚踌躇满志。然而此时,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几乎致命的错误。
他称这样为“优雅地解散”。等到“优雅”完毕,张志坚发现,公司有劳动合同的员工只剩下2个!
“这个方向性的错误,在2013年初才被意识到。”
原来,团队专注业务,没在管控现金流上多留神。公司采用项目制,签的大多为收益分成的合同。这意味着作为技术外包公司,他们承担了过多风险。收益少的固然带不来利润,而许多项目为客户带来了巨额收益后,客户选择反悔“止损”。“有的赔笔钱中止合同;有的就说‘不能分你们那么多’,然后违约没商量。”至今,公司账上还有几百万元的应收款。
收入上不去,公司迅速扩张还有高昂成本。仔细一算账,张志坚倒吸一口凉气:如果坚持下去,每月都要烧钱百万,在红红火火的表象之下,公司竟然是亏损的!
第一次裁员,从300人减至200人。“那个时候觉得难啊。一直在想是带领员工血战到底呢,还是裁员到10人以下?还是那句话,船小好掉头,而几百人的公司要做这样的决定,难。”
然而形势逼人,2013年下半年,张志坚宣布再次裁员,从200人骤减到5人。公司内部一片哗然。“员工不断来找我,很多人不相信公司会亏,猜疑四起……”张志坚选择把真相坦诚相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谅解”。
这次大变局,已接近他创业的第10个年头,张志坚显示出了处事的成熟。他希望以对员工、对客户影响最小的方式实现裁员:有的项目团队被直接“送”给了客户公司,也就是让团队整体到客户那里就业;有的项目团队被裁之后,公司把一部分客户资源给他们,让其接下老客户继续工作; 再有部分员工分化成几个团队,然后通过内部招标接下公司的业务,独立创业……
他称这样为“优雅地解散”。等到“优雅”完毕,张志坚发现,公司有劳动合同的员工只剩下2个!他自嘲“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过,现在看来,这次不乏人性化的裁员,却为他后来的转型保存了可贵的力量。
吃饭要自己在厨房做;小团队开会,只能去阳台。为改善条件,他请懂粉刷的同事刷了墙面。
为节约成本,他们搬离了软件园舒适的办公室,租借民宅,而且还是合租。“租那套四室两厅的是我的前下属,我听说还有一间空着,就连人带公司资料一起搬了进去。”那是毛坯房,卫生间里除了抽水马桶,啥也没有。吃饭要自己在厨房做;小团队开会,只能去阳台。为改善条件,他请懂粉刷的同事刷了墙面。不久他们独立出去租到另一民宅,他和同事又动手给院子里的木板地刷防腐漆。“都是农民的孩子,啥都能做!”
一边做这些,一边找方向。2014年初,他们以为找到了,开始做一个购物推荐 App“好东西”,大半年下来,用户反馈、购物转化率都不理想。“我们起步晚了,同类产品在市面上已有很多。”
新的合伙人加入后,去年9月,团队聚在一起头脑风暴。讨论到年轻人“觅食”烦恼时,“厨师上门服务”的灵感跃然而出。大家一查,这一块在上海还没人做。
试一试!他找来前同事团队在“十一”长假火速做出“烧饭饭”App,上线并通过互联网推广……单日下单量迅速攀升到工作日二三十单、休息天四五十单,用户也涨到了好几万。简直措手不及!他赶紧招了六七个客服来应付。又发现技术不过关,常有用户收不到注册的确认短信;厨师服务也有各种不到位问题。
为了集中精力,张志坚把“好东西”关了,只做新业务。把老部下招回,搬到新办公室; 在培训厨师上也下起了功夫。“我们是从分类信息平台上招来的兼职厨师,并非雇佣,希望他们不是以打工而是以创业心态来做事。”App建立了评价体系,点单量多、好评度高的厨师,未来可以自主定价,“让他们愿意为自己积累口碑”。收入上,目前仍是贴钱赚吆喝,烧四菜一汤69元全归厨师,公司补贴交通费、代买菜费等。“先帮用户算,再帮厨师算。”目前,每天都有十几名厨师加入。
改进到岗准点率、提升健康烹饪理念、礼仪培训……随着客户增多,不断出现新情况。有个烧了30年菜的上海老爷叔,和客户家老人聊得热络,随口让老人打个下手,老人没说啥,结果子女投诉。还有一次,一名学过中医的大厨上门时,自告奋勇给那家老人“看看哪儿不舒服”,子女给差评,认为有“非法行医”嫌疑。
“有些问题,不做大了根本想不到。”于是,从服务流程到处事方式,统统都要给厨师做培训。“创业就是这样,被市场推着走,被用户推着走嘛。”张志坚很淡定地笑。问他对这个App有何期望,他不假思索:“踏实做,先做到全国第一再说呗!呵呵!”
淡定归淡定,激情还是有的,豪气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