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声乐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北大,新晋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指挥助理;她是外国语学院同学们口中独树一帜的“CK学姐”;她在2014年北大一二·九合唱比赛中带领外院夺得三年来首次冠军。她不是学霸,也很难被称为社团达人,但她的大气活泼、洒脱干练、礼貌热情却为她聚积了超强的人气。她就是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2级本科生谢诗琪。
“我成就了你们,你们也成就了我”
得知外国语学院获得一二·九合唱比赛乙组冠军的那一刻,谢诗琪总算松了一口气:“选定的曲目没有成为“大坑”,大家把曲目完整表现出来了,心里终于踏实了。”一二·九正式演出结束的那天晚上。她也没再“失眠焦虑”,而是“久违地睡了一个好觉”。
缘起于谢诗琪担任今年外院一二·九合唱比赛的“主排”(主要排练负责人)。面临最大的困难在于所选曲目《西域之歌》的难度过高。不仅音域较之一般院系一二·九比赛选曲高出不少,而且作为小调调式的曲目,《西域之歌》升降很多,切分节奏也很多,对同学们的音准能力,节奏感要求更高。11月之后训练强度为每周周中两三次,每次两个小时,而周末则时间更长。一二·九排练期间,谢诗琪需要兼顾从哲学系平转英语系之后的繁重课程,同时准备11月初的托福考试,而且课余还参加了翻译工作。除了固定的排练时间之外,谢诗琪还会每天研究谱子,并根据每次排练的录音和视频,制定每次排练的提纲。整个一二·九期间,《西域之歌》听了不下百遍。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谢诗琪第一次担任“主排”。甫一入学,作为哲学系唯一的声乐特长生,谢诗琪和另一名同样是合唱团的成员大一同学搭档,担起哲学系2012年一二·九合唱比赛排练的重任。当初青涩到什么程度呢?“一直到彩排前一个星期我们都不知道还需要考虑舞美,以为只要做好合唱就可以了,”谢诗琪笑道,“赶在比赛之前临时拜托师兄师姐加了朗诵和长笛,但还是感觉比较匆忙。”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之后两年担任一二·九主排时谢诗琪明显成长了很多,在2013年的一二·九合唱比赛中带领外院取得了乙组第三的好成绩。同时也协助其它五、六个院系进行合唱排练。面对如何系统有效地训练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的问题,谢诗琪有自己的见解:“互相尊重是最重要的。一二·九合唱比赛是纪念性活动,并非强制性地要求所有人必须爱合唱,必须每次都百分百投入。合唱的意义在于所有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为了活跃训练时的气氛,谢诗琪会分享一些自己在合唱团的有趣经历,在开始排练前也会带领大家进行一些她从国外合唱团借鉴来的节奏性与音乐性并存的热身活动。
2014年一二·九合唱比赛在即,谢诗琪的朋友圈有一条状态只有短短两个字:好累,发送时间是11月22日凌晨1点41分。
为什么会这样努力?“集体高于一切吧”,谢诗琪笑说。而当被问及作为一二·九主排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时,谢诗琪思索片刻给出了“以身作则”四个字。“要让同学们真正投入这场比赛,首先自己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付出。如果别人看不到你的责任感以及你对比赛的尊重的话,他们自然也不会为这个比赛而付出。要让他们看到你的热情,并且希望你的热情多多少少能够感染到他们。”谢诗琪说这段话的时候表情很认真。
“音乐是生活中最大的热情”
对于谢诗琪来说,除了一二·九排练,大学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和音乐的羁绊。在一二·九合唱比赛的前一个周末,谢诗琪作为北大学生合唱团的一员随团前往重庆参加演出,而一二·九合唱比赛结束之后的周末又去了佛山。合唱团每周都会有训练,时常参加交流演出。谢诗琪说,合唱团的伙伴“唱歌一个比一个棒”,能和这群优秀的人一起为了音乐而努力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情。
谢诗琪的电脑里面80%存储的都是交响乐、合唱以及歌剧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同时,作为习惯和爱好,她还会每周搜索国外顶尖合唱团的资料和乐谱,整理之后分享给指挥和合唱团的同学们。谢诗琪从小开始接触、学习过很多乐器,包括吉他、萨克斯风、单簧管、小提琴、二胡、哨笛、古琴、口琴、胡笛、葫芦丝、“我还买过小军鼓,仅仅是在看一部电影的时候被里面玩小军鼓的演员帅到!”对音乐的热爱也激发了她自己琢磨乐器的演奏原理的热情:“目前学习的是尤克里里。”
实际上谢诗琪最擅长的乐器是钢琴,她从三、四岁便开始学钢琴,以钢琴特长生的身份一路读到高中,再加上从初中加入合唱团,钢琴与声乐的双重基础上作曲也是水到渠成。大一在哲学系负责一二·九合唱比赛的时候,谢诗琪为哲学系的自选曲目创作了《船》。谢诗琪说,今年哲学系本打算选用这首歌,但是因为《船》长度略短而最终遗憾作罢。但还是会在一些校外非正式场合传唱。
说到原创音乐,谢诗琪从初三就开始进行尝试。进入高中后,她创立了名为“音乐创作协会”的社团,“据我了解,当时广东省内几乎没有类似的原创音乐类社团。”成立社团的初衷是为喜爱原创的人们提供平台。社员每周都会在谢诗琪的组织下参加讨论、分享原创音乐方面的心得体会。社团最初成立时只有三五人,但是如今已经发展到几十人。得益于从小的声乐训练,谢诗琪有很好的乐感和旋律感。粗略算来,她创作至今的钢琴小品、合唱、咏叹调和流行歌曲已经积累到了二三十首。
但她也坦诚地说自己目前的作曲能力仅仅来自于对和声转换的理解,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并不是特别牢固。再加上创作本身于她而言就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事情,平时也不会有很多时间来实践,因此水平也并不会达到很专业的程度。至于以后会不会将自己的原创歌曲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她表示,由于时间精力有限,现除合唱作品以外,并没有对其它作品进行完整的制作。因此希望以后待时间稍微充裕,能对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进一步地完善,以便传播和演唱。
“未来是开放的,有无限的可能性”
据谢诗琪解释,自己来自广东省,而在粤语中“诗琪”的发音和英文字母“CK”十分相近,谢诗琪自己也恰巧很喜欢这一称呼,于是和初次见面的人互相认识之后她常会热情地加上一句:“你们直接叫我CK就好。”
谢诗琪希望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是“真正热爱合唱的人”:“而且如果通过一二·九大家能够真正热爱这种音乐形式那就再好不过了。当然,大家通过合唱排练培养出的凝聚力以及收获的属于集体的幸福感、归属感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作为北大合唱圈子里的一员,谢诗琪意识到合唱这种音乐形式在北大同学之间受关注度并不太高。除了一二·九合唱比赛之外 “也仅仅是在我们这群人自己的圈子里面传播”。因此谢诗琪希望一二·九合唱比赛不要只流于形式,它所传达的合唱精髓能够真正深入到普通同学中去。在让更多的人关注合唱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谢诗琪对音乐的热爱也许让大家很难联想到她对投资的兴趣。严格说来,在这方面她还是新手。2013年的暑假,谢诗琪开始接触投资。“前一阵券商板块大涨的时候自己投资的股票有所收益,后来虽然又跌回去一点,但是目前还保持在盈利状态。”
除此之外,谢诗琪谈到在哲学系和英语系的学习经历对她人文情操陶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从最初在哲学系氛围的熏陶之下看了一些柏拉图对话集等相关书籍,到在英语系受到的高强度的思维锻炼,这些都对她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北大英语系的文学性很强,在这里谢诗琪能够接触到很多西方思想家的文学著述及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也因此对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问到“什么事情在你的生活中排第一名”的时候,谢诗琪毫不犹豫地回答:“音乐。”三四岁以钢琴为契机推开音乐的大门,黑白键、五线谱、和声、器乐……音乐以不同的面貌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见证她的成长。而她亦是以自己的才华与精力,不断灌注属于自己的音乐,她在成长,她的音乐也在成长。无怪乎她会说:“音乐是生命中最大的热情。”
采访手记:
谢诗琪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的一名团员,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一名学生。”她并不希望以音乐为借口耽误了自身的学业。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钟了。谢诗琪背上自己的黑色双肩包匆匆赶去刷夜。正如她在采访一开始所说,“一二·九落下的功课太多,得抓紧时间了。”愿这个将音乐视为最大热情的女孩,在音乐之路上跑向一片更灿烂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