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设立了学院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的最高奖项——“信科之星”集体奖章和个人奖章,从先锋、学术、文艺、体育、公益、实践、集体七个方面,表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集体,在同学之中树立全面发展的典型。至今,已有14个集体与8名个人获评“信科之星”。在两届获奖集体中,有兢兢业业的社团组织,有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有和谐友爱的寝室,有勇于拼搏的运动队,还有同学们自发成立的科研或文体团队等。获奖个人涵盖本硕博,他们分别活跃在科技公益、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多个领域,在学院内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
王子南,光纤通信实验室2010级博士生,从事光纤传感领域研究工作,在光纤陀螺原型探索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项,参加学术会议7次。美国光学学会(OSA)审稿人,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审稿人。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十杰”、北京大学博士生校长奖学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十杰”,以及全国博士生光电论坛优胜奖、全国虚拟仪器大赛三等奖等。
王子南
“科研中,难免要吃些苦、要忍受一些孤独,但这些付出会让你走在创新的前沿,会让你得到行业的认可,会让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耐住性子做科研,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真”的王子南同学在获得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双料“学术十杰”后如是说。
耐住性子做科研
记者见到王子南时,他还在实验室专注地工作。他坦承最近因为临近毕业,各种面试挤占了他大量时间。王子南谈吐风趣幽默,在他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他所在的光纤通信实验室分四个方向:光传输、光网络、光传感和光电子。他的具体项目都是和光纤陀螺有关的。光纤陀螺是一种转动传感器,用于测量角速度。“比如说在飞机里面,我们要确定飞机的姿态和位置,就至少需要3个加速度计和3个陀螺仪。我主要是做陀螺仪的基础性研究,就是偏物理的研究。”他非常善于举出具体的例子来为我们解惑。
在王子南看来,要想走好科研道路,耐得住性子是必备的品质。他从大二参加本科生科研加入李正斌老师的组,一直跟着李老师到现在博士即将毕业,研究光纤陀螺领域已经有七八年时间,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耐住性子做科研。他说:“尤其是博士生,做一件事情要尽量做得长线一点,做比较系统的工作。这样有可能出成果不是那么快,但是博士研究生五年下来就能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东西。这样到一定程度之后成果自然就出来了。所以不要太急于求成,厚积薄发是最好的方式。”
专心实验
在本科生科研问题上,王子南本科期间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第一学期在实验室做的事情并不多。为了缓解科研和绩点之间的矛盾,王子南趁着大二暑假没有学业压力,放弃了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学校全身心投入实验室搞科研,并做出了足够的成果顺利结题。
他认为,本科生只有真做一点科研,才会有收获。如果仅仅是跟着听听组会,到最后项目该结题了,赶着最后一个暑假干点事情,糊弄一个报告,那不是真的科研,没有太大收获。真正做科研,就应该研究生干什么活你就干什么活。只有自己积极主动争取,才能让急于出成果的老师还有师兄师姐把活交给一个不熟练、没经验的本科生来完成。然后要投入精力,做出结果,才能慢慢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进入良性循环。
至于绩点,王子南认为,本科期间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出国的同学要用绩点作为申请的敲门砖,要保研的同学其绩点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等到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一些单位还是很看重本科阶段的绩点。而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绩点则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在读硕士还是读博士的问题上,王子南首先分享了他自己的经历。他的父亲拥有博士学位,受此影响,刚上大学,王子南就立志要读博士。他认为,选择读硕士还是博士,一定要看个人长远的打算。读硕士需要三年,而读博士需要五年,且有很大风险会延期一两年,首先要看自身能否承受这个时间成本。其次,在未来工作上,博士和硕士也有很大差别。硕士相较于博士更好找工作,并且在工资待遇上,硕士甚至平均优于博士。“现在找工作,比如银行,可能就招一个硕士,你博士他反而不要。因为他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钱去请一个博士来做一个硕士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类型上,一些偏科研类型的工作又可能只招博士生。最后,王子南总结道:“所以单看待遇的话,读博士对找工作优势不大。但是看工作类型,有些研究所偏科研类型的,他们只招博士,不招硕士。如果你相信你能做偏学术的东西,并且还能坚持做很多年,那读博士就没有问题。”
荣获“学术十杰”
大胆假设,小心求真
随着科研经验的积累,慢慢会有自己的想法。“看的文献多了,什么是能做出来的什么是做不出来的,心里就会有个数。其实想法这个东西不值钱,关键是你要能做出来。只有真正能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之为一个idea。很多时候不是缺想法,而是缺靠谱的想法。”在导师的影响下,王子南经常会在工作到一半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这个时候坚持己见和如何挑选出靠谱的想法就极为重要。“还是要坚持一些自己的事情,否则之前做的工作就成沉没成本了,还不如做出成果来再做别的。”
这份科研自信来自于长期的锻炼,王子南向我们分享了他科研道路上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第二篇文章,卡了非常久,最后折腾了18个月,那篇文章才算出来。这期间内心动摇过,是不是我不适合做科研……”在这个过于成熟的领域,一个被遵循了30多年的标准,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研小毛孩打破,引起同行的质疑是难免的。审稿是同行评议,审稿人刁难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都被一一解答。文章通过各种各样的修改,把能想到的问题都解答了才得以发表。“但是一旦发表之后,一个新的东西建立起来之后,后续的很多衍生成果发文章就很轻松了,之后三四篇文章都比较顺利。就是有这么一道坎,一旦过去就好了。所以说做科研的时候要长线一点,有时候遇到一些挫折,还挺考验人的。不过这个坎过来之后可能就一帆风顺了。其实到研究生时,做的东西就非常专了,这个时候你要相信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可能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组在做,所以就要给自己这个定位,也要负起这个责任。”同时,他还强调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很多人看不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能让审稿人‘不明觉厉’,不存在‘不明觉厉’的情况,不明白就会把你拒掉。所以一定要让别人能看懂,写作能力很重要。”
最后,王子南分享了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真。“我个人的科研就是在这样一个气氛中进行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组的科研气氛很活跃,总是会产生很多的idea,所以要大胆假设;但是小心求真也非常重要,就是把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实了,要做出结果。”
“耐住性子做科研”“大胆假设,小心求真”,我相信这是信科人“E脉相传”的科研精神。希望大家能在榜样的激励下,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耐住性子守着科研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