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厉以宁主讲名师大讲堂第一讲: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靳戈 李香花 时间:2014-10-15

10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名师大讲堂首场报告会在办公楼礼堂举行。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以“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为题,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关键词——“富强”。来自全校近千名师生济济一堂,共同聆听厉以宁教授的报告。于鸿君主持报告会。

a41731fa3e5e15a5ded005

厉以宁教授主讲名师大讲堂第一讲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关键词,结合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部分研究成果,邀请十二位名师分别以一个关键词为主题进行解读,以新颖的形式在全校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今年84岁的厉以宁教授每年仍坚持到各地调研经济问题。在报告会上,厉以宁将调研案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与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阐述了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实现路径。他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出了经济结构比国内生产总值更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英国相比要占优势,但由于英国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经济结构与仍处于封建时代的中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中国战败的重要经济原因。此外,厉以宁表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也面临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面对以上结构性问题,厉以宁提出要推进制度的更新和开展腐败的治理,否则调结构将成为空谈。

厉以宁说,1979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与世界其他国家只需解决发展转型的任务不同,中国的经济转型面临着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双重任务。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三十余年的发展提供了双重转型的丰富经验,如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高度重视劳动力就业问题,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以产权改革促进转型,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价值等。此外,厉以宁还表示,城镇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厉以宁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就意味一方面要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也要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与城市相比较,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努力缩小差距,就很难提升农村的收入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论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路径。厉以宁结合在浙江省调研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土地问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厉以宁说,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实现中国梦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经济需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树立新常态的观念,抓住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机遇;需要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争取实现最大的制度红利。

a41731fa3e5e15a5dedf06

报告会现场        厉以宁教授历时两个小时的演讲赢得了在座师生的热烈欢迎,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师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报告。报告结束后,听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厉以宁教授的精彩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