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许许多多繁难而又无法逃避的数学课程长期以来常常让许多文科院系的同学们倍感头痛。数学理论难以理解,习题找不到思路,老师答疑时间不够,又找不到大牛同学答疑解惑,一门数学课,不知难倒了多少求知路上的“英雄好汉”。面对大家的困惑和需求,一群同学主动站了出来,通过各种形式为学习高等数学的同学提供辅导和答疑,用知识传递爱心、用奉献服务同学,他们就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数之名”高数辅导小组。
以数之名 应需而生
2011年9月,在数学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以数之名”高数辅导小组成立。小组主要由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组成,面向全校学习高数或是对高数有兴趣的同学开展数学问题答疑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学业辅导活动。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个新成立的组织、以便更大范围的服务同学,小组成员们不辞辛苦地进行宣传,院系主页、未名BBS、人人网,他们还主动联系人文社科院系,用知识与热情吸引同样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同道中人。高数辅导小组会定期借用教室,小组成员们与需要辅导的同学们在一起自习。小小的自习室中,大家自发结成小分队,时而苦思冥想,时而热烈地讨论。也许在走进这间自习室前,他们还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是当带着沉甸甸的知识的果实走出自习室时,他们却已成为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一对一辅导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数辅导小组的同学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就题论题的讲解了,他们开始探索更多的辅导方式,例如搜集学习资料免费印发,整理典型例题等。为了提高辅导的针对性,每学期开学之初他们都会发放调查问卷,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所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科学统计,找到同学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专门的辅导方案。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前期,高数辅导小组的成员们还会组织集中的答疑辅导。参与辅导的小组成员通常也有考试任务在身,但是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每一次辅导都会尽心尽力地布置会场,联系助教,和需要答疑的同学们结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有时候一讲就是一上午,一站就是一整天。“很辛苦,但是很充实、很快乐”,高数辅导小组的负责人2011级本科生张峻梓说:“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有一种‘好为人师’的风气,我们并不端架子,而是‘以数学会友’。在帮助同学解答问题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能够查漏补缺,互相促进。虽然高数辅导会占据一些自己复习的时间,但同时也能督促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截至目前,高数辅导活动已成功举办9次,参与志愿者达120人次,累计辅导同学超过200人次。
以网为媒 携手前行
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高数辅导的基本形式日趋成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同学当中也留下良好口碑,但组员们并不满足,他们不断地反思不足:辅导的次数仍相对较少且时间固定,集体辅导难以满足同学的多样化需求;辅导对象和辅导科目也需要拓展。为此,泛高数辅导活动理念应运而生:将辅导范围从高等数学这一单一学科扩展到线性代数、概率论甚至更高级的数学课程;在每半学期一次的集体面对面答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等更为丰富、便捷的辅导形式。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虚拟课堂与线上答疑成为一种方便快捷而又时尚的交流方式,高数辅导小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高数辅导活动由线下发展到线上。他们利用未名BBS的数学科学学院(SMS)版面,为同学们提供随时随地的答疑服务,并定期整理发布常见问题集(Q&A),总结典型例题和学习方法,同学们只需要以“泛高数辅导活动”字样发帖,就能参与到互动中来。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微信平台(smsvolunteer),只要加入平台,将要求助的题目拍照上传,就能够得到高数辅导小组值班成员的在线解答。微信平台的建立,将传统活动的集中答疑分散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同学们能够及时消化难点要点,不至于到了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微信平台开通仅两周就已经有近百名用户。虽然微信的开通使值班志愿者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平均每天需要解答15—20道题目,但是当看到同学们一声声真诚的感谢话语时,大家就会感到莫大的幸福,也正是这股力量支持着他们把高数辅导活动一直开展下去。本学期高数辅导小组尝试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以院系为单位进行整体辅导,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今后,他们还将拓展院系合作范围,结对辅导和线上答疑并举,真正实现长期一对一互助方案和即时在线解决方案的兼容互补。
微信答疑
也许你在网上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闪动的字符,也许你并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可是当你在学习高数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给你温暖的帮助。这是一群热爱数学、热心助人的北大学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责任与奉献,书写着一首感动燕园的数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