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蓝思堃:三十载人生如画

来源:《北大人》 时间:2014-03-27

蓝思堃,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于1989年至1996年期间就读于UCLA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2007年在美国花旗银行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是多项专利的所有者。现为美国加州蓝博士学院(DrLanAcademy.com)首席执行长,从事中学在线教育。

 

1984年,当18岁的蓝思堃第一次迈进北京大学的校门时,他还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一个怎么样的未来。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很迷茫,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只是喜欢数学,没找到其他喜欢的东西,就决定选择数学。”30年后,当他再一次回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时,他的身份已经是在院友理事会上发言的优秀校友。三十年风风雨雨,从北京到洛杉矶,从北京大学到UCLA,从花旗银行到蓝博士学院,蓝思堃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印象燕园——四年的北大,一生的社会责任

初入北大,蓝思堃就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成为了班长。“当时班主任和我们说,班里北京同学比较多,选一名北京的同学担任班长一职不太合适,于是决定在来自外地的同学之中选出一名班长。我来自上海,又曾经多次在中学时担任班干部,班主任就决定推举我担任班长。”在那个时候,蓝思堃对于担任班长一职是十分犹豫的——怕影响自己的学业——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向老师提议,班级中的主要班干部,主要指班长和团支书两个职位,应当以选举的方式产生,每半年选举一次,每人不得连任超过一次 ;其他班级干部则由当选的班长和团支书来提名任命。这一颇带美国政治色彩的制度在当时他们班级实施得非常成功。“四年下来,班级一共产生了四名班长和四名团支书,后来这八位同学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时至今日,当谈到此事时,蓝思堃依旧会不经意间流露出自豪的微笑。

在这八名同学之中,就有现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文教授。谈起自己当年的同学张平文,蓝思堃对他的评价简洁明了 :“绝顶聪明。”张平文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莫过于打桥牌。他告诉我们,那个年代桥牌在他们那群人之中十分流行,张平文在打桥牌方面是无可争议的高手。“他能够记得五十二张牌中的每一张。”蓝思堃这样告诉我们,“不仅如此,他还会在每一局牌结束之后,告诉我们哪一张牌打错,能不能把牌做成的关键是什么。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我学数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自己不能记住太多的东西,学文科肯定不行,学数学只要推理能力好就可以了。”蓝思堃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也不忘调侃自己一句。

除了当年的同学之外,北大数学学院的教授也对蓝思堃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他特别提到了两位老师 :一位是今年刚刚获得中国数学界终身成就奖“华罗庚奖”的钱敏先生,另外一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姜伯驹院士。对于这两位老师,蓝思堃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他们是真正不为名利所动、真正热爱数学的人。其实北大数学学院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治学严谨。这一点不仅仅在院士身上能够体现出来,在一般的老师身上也能体现出来。但是在名师大家身上体现出来,就更显得不容易。钱敏先生、姜伯驹先生都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我非常敬佩的。姜先生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非常有艺术性的,看上去有一种美感。这一点甚至是现在用多媒体都无法做到的。”

当被问到他从北大学到最重要一点是什么的时候,蓝思堃给出的答案并不出人意料:社会责任感。“作为全中国数一数二的高等院校,从北大走出来,身上自然而然地就能感觉到肩上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即使现在在美国,我也依然能体会到这一种责任感。对中国如此,对美国也是如此。”

在UCLA博士毕业时和妈妈、太太、导师Roberts教授和夫人合影

在UCLA博士毕业时和妈妈、太太、导师Roberts教授和夫人合影

远渡重洋——且学且行

1988年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蓝思堃在1989年决定出国继续深造,最终他选择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

因为签证的原因,蓝思堃不得不在开学前三个月就提前到达美国,这与他一开始的计划相去甚远。但是很快他就发现,签证的这一段小插曲远远算不上什么。初到美国,蓝思堃发现自己在国内学的英语更多地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根本派不上用场。到了洛杉矶的机场后,他发现自己听不懂机场的广播在说什么。“那天到了机场之后,按照原来我和系里联系的情况,应该会有一名师兄来接我的。”蓝思堃向我们讲述他到洛杉矶第一天的情形,“但是那个年代通讯技术不像现在一样发达,系里给我的一位师兄留了一张纸条让他来接我。恰巧那位师兄出去旅游了没有看到。”没有等到师兄的蓝思堃只好用公用电话找人,但是却发现接线员没有办法听得懂他在说什么。最后在机场热心人的帮助下,他才打通了UCLA数学系的电话,顺利抵达了学校。“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确实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蓝思堃如是告诉我们,“直到很多年后,当我参加工作很长时间了,当我参加会议是以一名领导者而非简单的与会者的身份的时候,可以很自如的用英语组织会议,主导会议,我才开始觉得自己融入到了这个社会之中去。”

前往美国求学,不仅改变了蓝思堃的人生轨迹,也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他向我们谈起他和姜伯驹先生一同拜访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一段经历。陈省身先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的创始人,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UCLA求学期间,蓝思堃有幸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陪同姜伯驹先生一同前往陈省身先生的住处拜访。陈省身先生向他们谈起数学之中的“简单”和“复杂”,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数学之中,一般认为实空间要比复空间简单,因为实空间是一维的空间,但是复空间却是二维的空间。一般来说一维的空间总是要比二维的空间简单的。但是这件事情却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放在实空间之中不容易,但是如果在复空间之中看就变得简单得多。

在工作十多年的花旗银行分部外面留影

在工作十多年的花旗银行分部外面留影

蓝思堃告诉我们,他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都不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直到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此时他想起了当时陈省身先生和他说过的这段话,就尝试着把当时他在实数上遇到的问题放到复平面上研究。他惊异地发现这个在实空间中他只看到了两个点所界定的有解区间,在复平面上的图像竟然是一个非常规整的有解区域。这个发现深深折服了他,以至于多年之后当他在蓝博士学院为中学生授课时,他也多次向学生们讲这一个例子。“我喜欢数学,所以也希望向我的学生展示数学的美,告诉他们数学其实是很简单的。”

博士毕业后,蓝思堃并没有选择继续从事数学研究,而是进入了商业界继续发展。谈到这一点时,蓝思堃说:“我觉得做数学研究和我的性格并不完全相符合,很多研究都需要静下心来一个人自己思考,而我更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打交道。”于是在1994年——彼时他甚至还没有毕业,1996年他才正式获得了自己的博士学位——蓝思堃选择了进入花旗银行工作。在那里,他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将自己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创业美利坚——“首先是为了孩子”

蓝思堃在金融界一待就是十余年。直到2007年花旗银行因为业务重组的缘故决定撤出洛杉矶,那时蓝思堃在洛杉矶已经有了稳定的家庭,不愿意举家迁往其他城市。于是他决定从花旗银行辞职。在那之后,他先后在保险和网上广告等行业服务,在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2012年,他与几位合伙人一同创办了蓝博士学院,在不惑之年开启自己新的一番事业。

陪同UCLA数学系名教授Osher给学院学生讲课

陪同UCLA数学系名教授Osher给学院学生讲课

谈起自己投身教育业的原因,蓝思堃给出的原因有一些出人意料:“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他说,自己投身教育业的第一原因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有这样的需求。他认为美国的中学教育,特别是理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美国的中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很多老师甚至要去上一些他不熟悉的课程,这些老师不能胜任他们所教的课程,不能给学生有益的启发,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好好学习,这样必然会导致不少问题。我想我的女儿有这方面的需要,美国很多家庭也有这个需要。儿子的情况又不同,美国的学校把大量资源放在差生的提高上,学习好的学生反而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儿子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但他和他的队友们缺乏系统训练。而我到他们学校的义务指导则取得了明显的收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决定创立蓝博士学院,希望以此来改变美国中学教育的现状。”

蓝思堃所创建的蓝博士学院是一个在线的学习机构。与很多相类似的在线学习网站不同,蓝博士学院中老师和学生是实时互动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课堂,只是老师和学生都坐在自己房间里的电脑前面,但是大家是能够相互通过屏幕见面的。”蓝思堃向我们介绍说,“虽然是一个虚拟的课堂,但是学生们能从这个课堂之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在线学习虽然很多人都在做,大部分机构都是以录像教学为主。我考虑到那样的学习质量远不如能够实时交互的虚拟课堂来得好,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做这种实时交互的课堂。”

有得必有失,这种实时交互课堂也给蓝博士学院带来了不少挑战。因为老师要和学生们进行互动,所以学院中每个班级都不能容纳太多学生。这也让蓝博士学院的规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极大地扩张。蓝思堃坦承,对实业来说,学院规模增大意味着资金链能够更加平稳,会给学院很大的帮助。“但是北大的经历告诉我,对教书育人来说,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考虑的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蓝博士学院也没有将目标仅仅放在成为一个专职的美国课外补习机构上。除了常规的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之外,蓝博士学院还开设了领导才能、演讲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我相信这些课程都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以演讲为例,我自己就非常喜欢这门课程。其实我年轻的时候非常不擅长讲话,甚至只要在人多的地方讲话就会不由自主地脸涨得通红。但到了现在,我已经有了在很多人面前讲话的自信了。我相信这种能力是能够培养出来的,我也相信这种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蓝思堃聘请了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其中包括很多公司的高管甚至美国市长——来蓝博士学院讲学,蓝思堃希望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所带来的自信能够传递给学生。“在北大,总是最好的教授去教基础课,让学生们在比较低的年级就能领略到大家风范。我希望将这一点带到中学教育之中去。”

在蓝博士学院活动上讲演

在蓝博士学院活动上讲演

谈到蓝博士学院的前景,蓝思堃对于自己的学院充满了乐观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之中,网络教学在美国大学之中也深入人心。在美国中学教育师资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相信网络教学必定能让美国的中学教育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即便已近天命之年,蓝思堃依然没有停下自己人生的步伐。从他坚定的眼神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他对未来有着不懈的追求。他依旧在挥舞着手中的人生画笔,描绘着自己的下一个梦想。

采访后记

初见蓝思堃学长,是在百年讲堂数学科学学院百年庆典之后。第一眼看到蓝思堃学长的时候,我很难相信眼前这个人已经年近五十。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蓝思堃学长坚持素食和体育锻炼。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虽然只是穿着很朴素的服装,但是从他身上,我能够感觉到的,却是一种年轻人独有的朝气。倘若没有这种朝气,想必蓝思堃学长也不会在四十岁的年纪毅然选择走上创业之路。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蓝思堃学长的话,那么“君子”一词一定再合适不过。整个采访的过程之中,我丝毫没有从蓝思堃学长身上感觉到久居海外的洋派作风。即便已经离开园子近三十年,却依然能在他身上感受到燕园学子的那一份谦和,那一份踏实。采访结束后,蓝思堃学长去北大博雅酒店看望老友,他让我们在酒店门口给他拍照留念。我想,三十年过去了,“博雅”两个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从来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