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回忆

口述史 | 中罗两国的桥梁:记罗马尼亚校友罗明和萨安娜夫妇

来源: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公众号 时间:2017-04-14

编者按:北大培养了一大批拥有北大底蕴、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留学生,许多留学生校友取得了突出成就。2018 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 周年校庆,为展示形象、讲好故事、推动发展,北大启动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其中,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是口述史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留学生校友的“燕园情”和“中国故事”。

《中罗两国的桥梁》

《中罗两国的桥梁》

《中罗两国的桥梁》是《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的其中一本,记录了罗明先生和萨安娜女士的家庭、学习和事业,特别介绍了他们与北大和中国的情缘。

罗明:

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就是被派往中国完成大学学业。这让我有幸认识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以及新中国的领导人。

萨安娜: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我和罗明是在中国上的大学、谈的恋爱,结婚并生下了我们的儿女,我们自己的家最早就安在中国。

罗明是罗穆鲁斯-扬-布杜拉(Romulus Budura)的中文名字,他是罗马尼亚著名汉学家、外交官,曾任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在此期间,他同他后来的妻子萨安娜(Anna Budura)女士一起学习和生活。在北京大学期间,罗明在中文系,萨安娜在历史系,两人在此相恋,毕业后他们为推动中罗两国的关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明为许多罗马尼亚国家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做过翻译或陪同,见证并参与构建了中罗友好关系;萨安娜先后在罗马尼亚外交部、驻华大使馆和罗共中央历史社会政治科学研究所任职,主要从事与中国文化、历史有关的研究工作。

罗明和萨安娜参加学生大会

罗明和萨安娜参加学生大会

“通过六年的留学生活,我不仅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而且与罗明结下了终身情缘。中国可以说是我们的红娘。”

罗明和萨安娜结婚照

罗明和萨安娜结婚照

罗明和萨安娜的燕园情缘可谓是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两人在北京大学一起学习汉语,互相帮助从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1953年在北京结婚,北大的留学生活和当时的北京见证了这段美好姻缘的发生、发展。

罗明和萨安娜在北大上汉语课

罗明和萨安娜在北大上汉语课

罗明学习汉语

罗明学习汉语

萨安娜学习汉语

萨安娜学习汉语

“我无论是陪同罗马尼亚领导人访华,还是给访问罗马尼亚的中国领导人当翻译,都是对罗中关系中一些重大事件的亲历和见证。”

罗明夫妇从北大毕业后,都继续从事着对于中罗关系,以及两国文化交流推广的工作,罗明曾经给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和当时的罗马尼亚国家领导人做过陪同和翻译,罗明见证并经历了当时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外交历程,以及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事业的成长与发展。

“我女儿叫达迪亚娜。她很小就会说中文,因为她是在中国出生的,中文实际上成了她的母语……有一天她从幼儿园回来问我:‘妈妈,我到底是哪国人?我在中国的时候,人们叫我小外国人。我回到罗马尼亚,人们又叫我小中国人。”

罗明和萨安娜夫妇在中国组成美好的家庭后,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在中国长大,两个孩子长大后继承了父母的事业。罗明夫妇的女儿Tatiana Isticioaia Budura,中文名字叫罗家幸 (又名达尼亚),像父母一样,她也曾在北京大学长期学习,而且,她的丈夫伊斯蒂乔亚 (Viorel Isticioaia)也是北京大学校友,伊斯蒂乔亚后来曾担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罗明夫妇的儿子罗阳(Ioan Budura)在北京语言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中罗友谊的使者,被称为年轻的汉学家,并有了两个同样对中国问题十分感兴趣的女儿,他希望女儿们成为家里的第三代中国留学生。

罗明与儿女

罗明与儿女

萨安娜与儿女

萨安娜与儿女

罗明和萨安娜的中国故事,带着有温度的亲情,透着有情怀的感慨,中国和北大不仅带给了他们学术和工作上的契机与动力,更让他们彼此相遇,结成美好的家庭,也让他们的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都对中国这片土地有着不一样的记忆和情感,这大概是这段故事里面最美丽的音符。

作者:孔寒冰

编辑:陈峦明、姬媛媛

图片:选自《中罗两国的桥梁》